第3部分(第1/4 頁)
“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
失眠的問題,拿到現在來說,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哪個成年人沒有幾次失眠的經歷呢?很多人都習以為常了,偶爾一次的失眠不要緊,但若長期如此,一定要加以重視,否則的話影響工作不說,對身體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在中醫看來,養生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兩個方面就是:飲食和睡眠。說到失眠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和情緒的關係最大了。第一次離開家鄉去外地、第一次去面試、第一次約會……誰沒有因之而在床上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體會?那種越想睡,越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卻頻繁醒來的滋味,想來不用再多說什麼了。在所有和情緒有關的疾病當中,失眠可以算得上是發病率最高的,年紀越大,越容易失眠。雖然說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但在中醫看來,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心神不寧、心腎不交。失眠涉及眾多的臟腑,如心、肝、脾、肺、腎等,但是終歸到一點還是心,即與心神的安定與否直接相關。《黃帝內經》說:“心藏神”。《景嶽全書?不寐》中則說:“蓋寐本乎明,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意思是說心神安定,就能正常睡眠,否則就難以入睡。現在大家都知道一些治療失眠的小辦法,比如數羊,很多人都試過,一隻羊、二隻羊、三隻羊……這樣頻繁地數個幾百、上千只的時候,有的人數著數著就睡著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數羊的時候,人就不會胡思亂想,心中沒有雜念,心神安定了,自然而然就能睡著了。而有的人數到上萬只,卻還是睡不著,眼睜睜地看著東方發白。這時候就得采取其他措施了,這裡告訴大家一個“三合一”穴位按摩法,相對其他方法來說,這個方法更簡便,且不需要辨證,因為經絡穴位是我們身體內部的,按摩它可補可瀉,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失眠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具體的方法如下。“三合一”穴位按摩法睡覺之前,洗個熱水澡,換上寬鬆舒適的睡衣,然後再用熱水泡腳20分鐘,水要沒過腳踝,旁邊放一瓶熱水,時時加溫。在泡的同時,按摩腳底的湧泉穴,將五個腳趾頭向下彎曲,腳板心會有一個凹陷的地方,那裡就是大名鼎鼎的湧泉穴,將食指彎曲,用食指關節部位在湧泉穴上按揉三四分鐘;之後用同樣的方法按揉太溪穴,太溪穴在腳內踝尖與腳後跟中間凹陷的地方。最後按摩失眠穴,失眠穴在腳後跟,將腳內、外踝畫一條線,然後在腳底中間畫一條線,兩條線交叉的地方就是失眠穴。前兩個穴都大有來頭,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穴位,而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按摩它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補充腎氣,推動腎水上行,與上面的心火相交,形成一種水升火降的局面。體內迴圈好了,心火降下來了,失眠的現象也會大為緩解。而失眠穴屬於經外穴,歷代醫家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發現它對付失眠有奇效,所以稱之為“失眠穴”。這個穴由於在腳後跟,皮非常厚,所以一定要使勁按摩,如果手勁不夠的話,最好弄一根圓頭的筷子,那樣按摩起來會比較得力一些。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穴位,而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失眠穴是歷代醫家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發現對付失眠有奇效的穴位,三穴配合,對付失眠可以說是手到擒來。這樣一個總的過程大概需要半個小時,如果嫌過程單調的話,可以放一點自己喜愛的、舒緩的音樂,邊聽邊按摩,千萬不要嫌麻煩,敷衍了事,那樣的話只會功虧一簣,時間浪費了不說,還起不到效果,晚上還得繼續受折磨。手腳冰涼的人,在按摩完之後,擦乾腳,穿上透氣的襪子,躺到溫暖的被窩裡,要不了幾分鐘就可輕鬆入睡了。這個方子主要是針對心腎不交引起的入睡困難,這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如飲食和生活習慣的不規律導致人們普遍腎氣虛弱,不能上達於心;過多的慾望和生活壓力又使得人們心火上浮,火在上,水在下,難以相接,導致體內氣機紊亂,難以入睡。按摩上面的三個穴位可以很好地緩解這一症狀。見上圖。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內關是心包經的絡穴,二者結合,
可以很好地把住心門,讓神歸心,安然入睡。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神不寧,過多地思慮和計算,導致人們心神渙散,以致睡不著覺,或者睡著了,卻頻繁做夢。這時候,就要從神門穴和內關穴入手治療,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即神門是心神的門戶,把住了心門,心神自然不會再渙散。而內關是心包經的絡穴,是歷來治療失眠的主穴。這兩個穴都在手上,伸直左臂,開啟左手,以手腕兩條橫紋為基點,在手腕橫紋線的右側,小魚際(小手指下面的肌肉)下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