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到了宋徽宗的時代,對道教的尊崇達到了一個高潮。中國歷史上可能還沒有哪一代帝王能夠像我們的徽宗皇帝這樣崇通道教,以至於到了最後,他給自己的稱號都要叫“教主道君皇帝”。(霸氣 書庫 |。。)
這位教主道君皇帝的神神怪怪,與他的先祖比起來毫不遜色。或者應該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他還是端王時,就曾經有一個道士預言:“吉人當繼大統”。吉人合起來,正是趙佶的佶字。趙佶當上皇帝之後,子嗣人丁不旺。道士劉混康告訴他,京城東北角風水極佳,倘若將地勢增高,皇家子嗣立即便會興旺。徽宗下令照辦。不久,宮中竟然連連誕育皇子。這一來,使宋徽宗對於道教大為崇信。
有一次,宋徽宗前往圜丘祭天,蔡京的兒子蔡攸隨行,由一百多個道士執儀仗為前導。隊伍出了南燻門,徽宗忽然停住,指著前方的空中問蔡攸:“玉津園的東面好像有亭臺樓閣,重重疊疊,那是什麼地方?”蔡攸立即裝神弄鬼地回答:“我只隱隱約約看見雲彩間有幾重樓臺殿閣。再仔細看,都離地有幾十丈高。”徽宗問:“看到人了嗎?”蔡攸答道:“好像有一些道家童子,手持幡幢節蓋,相繼出現在雲間,眉毛眼睛歷歷在目。”一君一臣,一問一答,認定了有天神下凡。於是,皇帝下令,就在其地修建道宮,名曰:迎真宮。“由是,益信神仙之事矣。”(33)
假如我們不願意過分刻薄地評論此事,則或許可以將此事理解為君臣二人看到了海市蜃樓,或者出現了共同的幻視、幻影等幻覺。不過,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從此皇帝更加崇通道教了。
與皇帝相處時日最久的一個道士,名叫張虛白。可能是長著一部與眾不同的鬍鬚,或者長相類似胡人,徽宗皇帝從來不稱呼他的名字,而是叫他張胡。此張胡博學多識,精通術數,經常喝醉酒後發出預言,神奇的是,每每被他言中。他曾經酒醉後枕著皇帝的膝蓋大睡其覺,並且經常直言無忌地發出批評性的警告,甚至針對皇帝本人。徽宗並不計較,只是說:“張胡,你又醉了。”宣和年間,金國人俘虜了遼國皇帝天祚皇帝,派遣人來通告,徽宗皇帝將此事告訴了虛白。虛白的反應是,徐徐道曰:“天祚皇帝在海上築宮室等候陛下,已經很久了。”此話一出,周圍的人們相顧失色。天祚皇帝是公認的荒淫昏庸之君,而且亡國後成了俘虜。虛白如此比擬,完全夠得上大不敬之罪。徽宗皇帝卻渾然無事,手撫虛白後背說:“張胡,你又醉了。”到得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徽宗皇帝真的成了亡國之君,並被金國俘虜後,又一次見到了虛白。皇帝嘆息著說:“你平日所言,都應驗了。我悔恨透了,沒有早聽你的意見。”虛白說:“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往事不可追,來者猶可諫。陛下好好愛惜身體吧。”據說皇帝曾經賞賜給張虛白大量財寶,虛白全部推辭不受。是一位相當懂得自愛的道士(34)。
第三章宋徽宗的浪漫生活
皇帝寵信的道士不少,像張虛白這樣自愛的則不多。這些牛鼻子老道,各自都有自己的高招。比如,一位叫王老志的人相當絕。他見到皇帝時,先遞給皇帝一個大信封,皇帝開啟一看,嚇了一大跳。原來裡面裝著他早年寫給愛妃們的豔詩,內容很隱秘,就是說很下流。皇帝立刻就被鎮暈,馬上就找不著北了。
最有名的,當屬林靈素。此人深得神靈鬼怪之精髓,最大的特點就是滿嘴巴跑舌頭。而且膽子極大,口氣極大,極其堅定果斷。他相貌極為奇異。據說,因為好酒貪杯,又沒有錢,於是向人家賒賬,欠多了酒賬,債主前來討債,他“舉手自折其面”,結果,導致他一半臉乾枯如骷髏,一半臉則滋潤如常人。平心而論,單憑這副尊容,一般人見到,先就會拿他當半個神仙了。而我們的教主道君皇帝本不是一般人。因此,皇帝一見到林靈素,頓時就懵了,他疑疑惑惑地發問:“先生過去當過官嗎?曾經見過我嗎?”道家大師林靈素答道:“我往年在天上玉皇大帝那兒當差時,曾經侍奉過聖上您的大駕。”皇帝道:“那段事如今我還恍惚記得。我記得你好像是騎一頭青牛,那青牛如今哪兒去了?”靈素回答:“我把它寄牧在外國了。不久就會來此。”皇帝又驚又喜,不但知道了自己的前世,還找到了天上的仙伴。皇帝的心情無比喜悅。
林靈素象現代心理治療的催眠大師似的,索性喚醒了皇帝所有沉睡的前世記憶。他告訴皇帝:天有九霄,神霄為最高,其辦公場地叫府,上帝的大兒子是神霄府的玉清王,負責主持南方的工作,號稱長生大帝君,這位神靈就是陛下。然後,林靈素謙遜地告訴皇帝,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