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頁)
丹);道勝銀行,1895 年起(總行在彼得堡);橫濱正金銀行,1893 年起(總行在橫濱);臺
灣銀行(總行在臺北)。
② 安德烈亞?李?麥克爾德里:《上海的錢莊,1800—1935 年》,第 21—22 頁。
① 見獻可:《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在華銀行發行紙幣概況》,各處。
② C。S。陳《英國銀行家從中國貸款所獲利潤,1895—1914 年》,載《清華中國研究雜誌》,新版,5。1(1965
年 7 月),第 107—120 頁。
行之能影響中國,主要是由於它們是外國的,既享有特權,又常常很蠻橫。
它們當然與中國一些雖小但分佈廣泛的現代化部類有一定的聯絡。例如,1910
年上海橡膠市場上的投機活動,嚴重地損害了四川鐵路公司的利益,於是它
要求北京政府用粵漢鐵路國有化的辦法來彌補這些損失,這個行動有助於加
速辛亥革命的爆發。但是總的來說,雖然金融大恐慌會製造頭條新聞,上海
和其他港口及廣大內地的經濟只有鬆散的聯絡。即使外國人(或者甚至中國
人)能做到對現代部類的支配,但這種支配還不能使他們控制中國。
製造業和採礦業
在 20 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外國人在四種工業中擁有佔優勢的份額,它們
在 1933 年佔了現代工業淨產值的 52%:這些工業是棉紗和棉布、紙菸、煤
礦和電力。①1933 年,外國擁有的商行生產了整個製造業總產值的 35%,但
是不能對 1910 至 1920 年作出可以與之相比的總的估計,這個時期,75—90
%的現代採煤工業和將近一半的棉紡織工業操在外國人手中。表 36 顯示了外
國人在採煤工業和棉紡織工業中所佔的份額。不能得到產量的數字,但是卷
煙工業也被外國人所支配,這從 1919 年英美菸草公司生產 120 億支紙菸(大
部分在中國生產),而它的主要中國競爭者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生產 20 億支紙
煙,兩相比較可以判斷出來。大港口的發電——1910 至 1920 年也沒有發電
量的資料——基本上也是外國人獨佔的領域。
有人已經提出警告,反對僅僅因為一些數字是僅有的計量資料,而把過
多的結論塞進關於現代部門的統計數字之中,但我們現在又必須再次面對這
種警告。1902 年英美菸草公司開業後,紙菸的銷售量肯定激增,但是沒有什
麼證據可以證明,在城市地區以外,消費菸葉的主要形式已不再是 17 世紀以
來廣泛吸用的農民的旱菸、水煙或鼻菸。甚至晚至 1935 年,只有 19%的農
戶購買任何種類的煙。關於棉紗,1905 年只有總消費量的 18%(1919 年為
34%)是在華資或外資現代紗廠生產的。1905 和 1919 年棉布的可比數字分
別為 1%和 5%。手工業生產的和進口的紗佔 1905 年消費量的 82%,佔 1919
年的 66%;而棉布則分
表 36
採煤工業和棉紡織工業的外國份額
① 約翰?k。張:《共產黨統治前中國的工業發展:計量分析》,第 55 頁。
採煤
棉紗和棉布
(用現代方法開採按噸計算的總產量%) (開工的紗綻和織布機的%)*
紗綻
外資 中外合 外國人 中國人
織布機
外國人
中國人
1910
1912
1914
1915
1918
1919
1920
1921
礦
42.6
35.2
34.1
30.9
資礦
49.3
54.5
43.2
45.0
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