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和洋行一名董事的長女為妻。他是一個精力充沛、不管具體情況的英國利益
的捍衛者,主張採取強硬的措施,這使他受到在華的英國社會的鐘愛,但他
不得不與之打交道的中國人卻不喜歡他。美國的公使館從美國的傳教士中挑
選它的漢務參贊。①
① 1901—1906 年任公使的內田康哉在 1896 年擔任公使館一秘時已經是代辦。他後來擔任其他重要的大使
館職務,1911、1918—1923 和 1932 年任外務大臣,1932 年還兼任南滿鐵路公司總裁。他的接任者為林權
助,1906 至 1908 年和 1916 至 1918 年任職,他在英國和東京受教育,在其他時期擔任過駐英、駐俄大使
和短期的外務大臣。伊集院彥吉在 1908 至 1913 年任公使,1893 年第一次來華,任芝罘的領事,1901 至
1907 年任天津總領事。他後來任關東租借地長官,1923 年短期地任外務大臣。山座圓次郎在 1913 至 1914
年短期地擔任駐北京公使之前,曾任日本駐漢城公使館秘書。1915 年曾遞交日本的二十一條要求的日置益
在 1914 年被任命為公使之前,1894 至 1899 年曾在漢城工作,接著在 1900 至 1902 年在北京擔任一秘和代
辦。幾次出訪歐洲以後,他返回中國擔任 1925 年關稅會議的日本代表。長期以來小幡酉吉在天津、北京等
地任領事和代辦(1914、1915、1916 年),最後在 1918 至 1923 年任公使。
① 1901 至 1908 年的漢務參贊衛理,1887 至 1896 年曾在外國基督教傳道會工作,1896 年他離開該會,接
受了上海美國總領事館翻譯的任命。他是 1911 至 1913 年駐北京美國公使的一秘,在嘉樂恆離任和芮恩施
到任期間當了幾個月的代辦——在此期間美國承認了中華民國,發生了“第二次革命”。在 1914 至 1918
年期間,他是美國國務院遠東司的負責人。1918 年衛理成為伯克利加州大學東方語言和文學的阿加西斯基
金的教授。接任衛理的是丁家立,他在美國海外佈道會的贊助下於 1882 年來華。丁家立 1886 年不再繼續
從事傳教工作,以後的 20 年在天津進行教育活動,受到前後兩任總督李鴻章和袁世凱的讚許。他於 1886
至 1895 年任中西書院院長,從 1895 至 1906 年任天津新建的官辦大學(1900 年後稱北洋大學)的總教習。
從 1902 至 1906 年他還是直隸的高階和中級學堂的學監。從 1908 至 1919 年,除了一段短期間歇外,他在
美國公使館任漢務參贊,在 1919 至 1920 年以一秘的身份代理館務。由於他廣交中國官員,包括袁世凱總
統,丁在公使館的作用是有影響的。裴克,1903 至 1918 年任助理漢務參贊,1913 至 1914 年和 1919 至 1926
年任漢務參贊,生於天津,父母均為傳教士。他 1906 年在加州大學畢業後任見習翻譯,1914 至 1919 年期
公使館區(交民巷)
駐北京的公使及其屬僚居住的使館區是國際法中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1901 年的“辛丑和約”規定:“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
用之地,並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亦可自行防守。”
新公使館區比 1900 年以前約擴大了九倍。①它位於內城宏偉的南城牆內,得
到新加固的邊牆(和常駐的軍事衛隊)的保護,北面和東面以一塊地勢略為
傾斜的“緩衝地”為界——這塊開闊的空地是義和團起義中被夷為平地的帝
國翰林院的舊址,此時打算用它來保護公使館區,以及用作打馬球、踢足球、
學騎馬和訓練公使館衛隊的場地。公使館區的大部分從北城南城牆的前門向
東面的哈德門(崇文門)延伸。(薩道義爵士等人在 1904 年譴責他的同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