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頁)
(1929 年 3 月)
制止住了這些資產階級鬧獨立性的表現,而資產階級也好像放棄了一切反抗
的企圖。國民黨向資產階級施加的種種壓力是否足以解釋這種消極的態度
呢?我們能不能夠不重新提出這個政權的資產階級基礎這一論點,而像 J.費
尤米斯那樣,相信國民黨給了資本家們足夠的補償——至少是對他們中的一
部分人——從而才得到了他們的支援呢?②
在企業家中,這個政權對銀行家們的個人事業和經濟利益盡力最多。在
民國初年,北京的銀行家們與各政治和行政派系關係密切,靠公債發了財。
1927 年末,輪到一直珍視自己獨立性的上海銀行家們透過公債成為主要貸款
人了,並由此而將他們的事業和蔣介石聯絡在一起。從 1927 年到 1931 年,
政府所借的多達 10 億元的內債中,大多數(50%至 75%)是他們提供的。
政府出售債券的價格遠遠低於其票面值,使各銀行得到的實際利潤約達 20
%,大大高於 8.6%的官方利率。這個政權的頭幾年是銀行業的繁榮時期。
但是在 1931 年至 1932 年的危機時期,市場飽和、日本侵佔滿洲和政治不穩
① 貝熱爾:《“另一箇中國”:1919 至 1949 年的上海》。
② 科布林:《國民黨政權》,第 1 — 2 頁。
① 科布林:《上海資本家》,第 4 章。
② 費尤史密斯:《商人聯合會》。
定,導致了公債價格暴跌。接著,在 1936 年,政府又強行規定償還公債打折
扣。同時,政府透過 1935 年實施的幣制改革和在銀行業的突然行動,控制了
主要信貸所,此後一律由國民黨官員管理。
一部分銀行家由於早已喪失了許多特權,又沒有任何進行其他活動的途
徑,只好選擇投身政府上層的道路。吳鼎昌(1884—1950 年),就是一例。
他於 1912 年在中國銀行開始他的事業,曾進行過有利於私股的改革,並按照
美國模式改組私營銀行,將 它們的資源集中到四行儲蓄會。但在 1935 年,他
斷絕了和私人企業的一切聯絡,當了實業部長,其後在 1937 年又就任貴州省
主席。①
張嘉璈(1888 年—)和吳相似,在中國銀行時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上海
也都一貫捍衛銀行經營自由的思想。他在建立上海銀行同業公會和《銀行周
報》的工作中起過重要作用;作為中國銀團的首腦,他曾試圖迫使北京政府
接受嚴格的財政控制並進行預算改革。他在 1935 年的打擊下被迫離開中國銀
行,當了鐵道部長,1942 年奉派赴美國研究經濟建設問題。②
錢永銘(1885—1950 年)早在 1927 年就選擇了從事政治和行政工作的
道路。錢曾努力反對政府對交通銀行的干預,並在 1920—1922 年上海銀行同
業公會力爭成為有效的和強有力的政治力量的時期,擔任該會的會長。他很
快加入蔣介石集團,接受了財政部次長的職務,並於次年出任浙江省財政廳
長。③
還有一些銀行家參加蔣介石集團,是為了以國民黨官員的身份保住他們
以前以企業家身份經營的企業中的位置。前中國銀行董事長宋漢章就是這
樣,他在 1935 年改組後,在宋子文的控制下擔任中國銀行董事會執行委員會
的主任委員。這個在 1915 年至 1916 年曾經盡一切可能使中國銀行脫離袁世
凱政治操縱的宋漢章,從此為南京政府服務。
有一些人雖然沒有參加政府,還是受到敦促,或多或少地在政府直接控
制下經營,並且由於承擔了官方的使命而改變了他們的前途。例如陳光甫,
在 1937 年以前,一直經營他在 1915 年創辦的私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他和
孔祥熙有老關係——他們在美國同學,有人說他們是親兄弟——這也許使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