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的運動也會在雲南爆發。
運動以該省省會里的一座寺廟命名,軍隊也因而稱為護國軍。他們於
1915 年 12 月 24 日給袁發出最後通牒,袁未予理睬。次日正式發起討袁運動。
制訂計劃的人指望得到貴州、廣西兩鄰省的及早支援。還組織了進入四川、
湖南、廣東的幾路征討。其中最重要的是進入四川的一路,由蔡鍔親自指揮。
他手下的軍官中,有後來同毛澤東一起組建紅軍的朱德。這支被稱為護國運
動第一路軍的隊伍最初大約有 3000 人,面對著川軍各師和已經出現在四川的
裝備精良的北洋軍(後來被稱為軍閥的馮玉祥就是其司令官之一)。當袁看
出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嚴重性時,他命令從華中調遣大批增援部隊沿長江而
上。形勢對蔡鍔的征討十分不利,即使它得到自己部隊的增援也是如此。
然而征討卻繼續堅持下去,向全國顯示了袁的脆弱性。蔡的軍隊具有晚
清滇軍鍛煉出來的集體精神。指揮十分協調、熟練。根據日本的軍事情報,
蔡的戰術特點是:夜間發起攻擊,善於利用地形,對川軍進行有效的政治工
作。川軍有一個整師叛變到蔡鍔這邊來,北洋軍遭受了沒有預料到的重大傷
① 蘇頓:《省黷武主義》,第 184—191 頁精選了有關 1915 年 12 月發動雲南起義的證據。關於對梁啟超的
敘述提出的較早異議,見金衝及:《雲南護國運動的真正發動者是誰?》,收入周康燮等編:《近廿年中
國史學論文彙編初編:辛亥革命研究論集第一集(1895—1929 年)》,第 261—286 頁。寺廣映雄:《雲
南護國軍起義的主體及運動的性質》,《東洋史研究》,17。3(1958 年 12 月),第 27 頁。
亡。②此外,在省內各地動員“盜匪”部隊,受到護國軍內的四川代表的鼓勵,
也受到向北京爭取四川自治的、政治上互無聯絡的其他四川領袖的鼓勵。“盜
匪”護國軍發展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反對北洋佔領的遊擊運動。它的發展很
有助於說明蔡鍔的成功。
再者,甚至袁世凱自己在四川的某些代表——佔領軍軍官——也不能斷
定他們抵抗雲南的運動能取得多大成功。不久蔡鍔同袁在四川的將領陳宦,
同有才華的北洋將領馮玉祥,都取得了聯絡。1916 年 3 月雙方達成和解。盡
管出現過緊張的時刻,但護國軍還是戰勝了袁在四川的勢力。
3 月以後,在國內外的聯合壓力下,袁的勢力迅速瓦解。從外部條件說,
日本政府在起初兩個月對帝制運動採取明顯的容忍態度之後,對袁的稱帝意
圖表現了越來越大的敵視。正在形成的公開反對的政策,其依據與其說是認
識到帝制可能被用來阻撓日本的野心,還不如說是看出了帝制在中國上層社
會中十分不得人心。1915 年 10 月,日本說服了英國和其他外國列強,就稱
帝的危險性向袁提出警告。12 月爆發的雲南起義,證明這些警告和隨後的警
告是有道理的,這更加強了日本的反對態度。接著,1916 年 3 月初,日本內
閣正式透過了一項謀求徹底撤換袁的政策。此項決定的後果之一是大量日本
資金流向袁的反對者。①
廣西軍事首腦陸榮廷,人們曾經指望他在更早些時候依附革命,終於在
1916 年 3 月中旬採取了行動。前一年夏天表示不同意復辟帝制的馮國璋,在
南京同其他省的軍事首腦一起要求袁放棄稱帝。3 月 22 日袁宣告他重新回到
總統地位。但在 4 月更多的省政府宣佈同北京決裂,5 月其他省政府也跟著
這樣做。6 月初,當對袁來說剩下的唯一問題就是去職的方式問題的時候,
他因尿毒症在北京去世,終年 56 歲。
當時,國家已經陷入極為驚人的混亂狀態之中。當袁的勢力顯然正在衰
亡之際,反對派既無共同的組織,對袁去世後的制度又無共同的觀點。可以
看出有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