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4/4 頁)
人人不倚他人”,“亦人人不受役於人”,所
有的人都生活在“放任”的狀態中。②雖然《天義》刊載了《共產黨宣言》最
早的中文譯文,但劉師培也給予作為無政府主義先驅的公元 4 世紀的道家哲
學家鮑敬言(抱朴子)③和戰國時代的農學家許行以相當的版面。抱朴子是一
本譴責所有政權的古典小冊子的作者,許行則反對孟子把社會分成勞心者和
勞力者的職能上的等級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堅決主張人人沒有例外地耕種
土地。《新世紀》選擇克魯泡特金作為他們的西方聖人,《天義》則特別推
崇托爾斯泰,刊載了他的《致中國人的信》,信中讚揚傳統中國是世界上最
自由的社會,並告誡人們提防立憲政府、工業主義和軍人政權的暴虐後果。④
既作為傳統主義者也作為無政府主義者,劉師培憎惡清末改良的現代化
方向,他認為這將導致一個受當今西方邪惡影響的社會:軍國主義和強制性
國家機器的發展,新的更深的階級分化以及受物質主義和貪婪玷汙的商業化
文化⑤的產生。對何震來說,結束婦女與世隔絕和促進婦女教育的現代化計
劃,給人同樣虛偽的改革的錯覺,否定婦女真正的經濟和個人的獨立,同時
助長關於男人性別剝削的充分自由論的新形式。⑥就要到來的政治革命說不定
並不導致廢除一切政權,面對這種可能性,劉和何把中國的未來和它的過去
作了令人失望的比較。如果財富和等級這些表示地位的障礙很少就更接近大
同社會,那麼傳統中國既是後封建的,也是前資本主義的;它所自誇的政治
專制主義一直是一種掩飾真相的門面,其結構上的弱點一直被人們成功地加
以利用,“以稍脫人治之範圍,而保其無形之自由”。①雖然劉師培並沒有因
其烏托邦理想本身而弄錯過去中國的這種懷舊的特點,但他對現代性的反
感,既激發了他的激進主義思想,也導致他後來在 1908 年決定放棄革命目
標。
像 1898 年的改良者那樣,兩個無政府主義小組都自認為是國際主義者。
不過到了 1907 年,國際主義只在較小程度上是傳統的東亞世界主義理想“天
下”的發展,而在更大程度上是當時對 19 世紀 90 年代以來非常有力地發展
起來的反滿和反帝國主義的民族運動的抗議。無政府主義者反對把“富強”
作為面對帝國主義的國防重點,這一點比其他任何單一的問題更激起了這兩
個刊物讀者的批評。為了回答,無政府主義者利用克魯泡特金反對達爾文和
斯賓塞的例子爭辯說,類似的動物群體生活表明,人類社會的進化是由種族
內部的合作而不是由競爭所推動。
不過,與此形成對照,他們的國際主義一種含義是,民族仇恨掩蓋了其
他更深的社會分裂。改良者認為階級衝突,如果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
以外的事,在這方面,無政府主義者則反覆地議論貧與富、官僚統治者與人
民、受教育者與愚昧者、城市居民與鄉下人、男人與女人之間的矛盾。這些
弄壞了過去和現在的社會秩序的根深蒂固的對立,他們認為都是由繼承下來
② 劉師培:《人類均力論》,《天義》,3(1907 年 7 月 10 日),第 24—36 頁。
③ 鮑敬言,生平不詳,僅見於《抱朴子?詰鮑》。《抱朴子》,葛洪著,洪自號抱朴子——譯者。
④ 《天義》,11—12 和 16—19(1907 年 11 月 30 日和 1908 年 3 月 15 日)。
⑤ 劉師培:《論新政府為病民之根》,《天義》,8—1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