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4 頁)
頁。
② 伯納爾:《中國的社會主義》,第 158—159 頁。
③ 民〔褚民誼〕:《無政府說》,《新世紀》,40(1908 年 3 月 28 日),第 158 頁。頁數照 1966 年東京
單行本。
放,無政府主義者則依據後一點來評價所有其他問題。對他們來說,個人從
儀式主義的羅網中獲得解放,是最終應據以評價革命的標準。
如果說顯著的激進觀點的第一個特點,是集中注意力於個人解放和作為
進化的催化劑的革命“因素”,那麼它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將烏托邦與進化
宇宙論的自然主義看法聯絡起來的唯科學主義。從最初的改良者接過並不鮮
明的進步旗幟的無政府主義者和後來圍繞《新青年》雜誌的那一批人,都自
豪地將這些作為不朽的座右銘,肯定意識的物質基礎,肯定生命力的生物學
本質及歷史中的因果關係作用過程的社會學基礎。他們在思想上實際受益於
儒家人本主義和形而上學,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不被承認,因為他們把傳統
貶低為一種反動的社會道德體系。
然而,激進的唯科學主義仍不能提供一條平坦的通向烏托邦之路。像所
有其他的人因共和政體混亂而感到沮喪一樣,激進主義者著手對歷史力量進
行社會分析,認為這些力量對中國的落後狀態負有責任:封建習俗是政治鬥
爭的一種阻礙;封建文化價值觀構成封建習俗的基礎;而土地均分論的經濟
同前兩者相互依存。但是,由於具有一種科學的世界觀,他們自相矛盾地陷
於無能為力的程度,比新傳統主義者因社會宿命論的幽靈而陷於無能為力的
程度要小一些。梁啟超 1902 年所號召的“新民”在 1915 年被《新青年》更
新,作為對文化革命的號召。這時個人自主人格和科學思想的理想,被有意
識地和“形而上學”的觀點對立起來,但仍被視為進步的一種道德動因。現
世主義和進化宇宙論在激進的社會烏托邦觀點中被調和了。
早期無政府主義:革命的虛無主義
早在 1902 年,中國人就對西方無政府主義產生了興趣,但這種興趣在最
初階段和早期激進主義者集中注意力於政治革命是一致的。①“無政府主義”
一詞涉及歐洲“極端革命”派“虛無主義者”——一種因其利用恐怖主義作
為一種政治策略而應當受到注意的思想體系。它的直接的外國的鼓勵者是俄
國革命運動的搞陰謀的團體,這些團體在 19 世紀末期曾努力開展轟動一時的
暗殺沙皇官員的活動,作為 1905 年革命的準備。在中國,“俠義”這種本國
的普遍傳統,提供了理想主義的亡命徒如梁山泊團伙,或桃園結義英雄那樣
的結拜弟兄的補充典型,他們在亂世為正義而拿起了武器。
不過,對中國的激進主義者來說,恐怖主義行動的主要魅力是作為進步
的一種手段。革命的暴力被認為是一種反應力量——唯一強大到足以勝過專
制政治沉重壓迫勢力的反應。用一本小冊子的作者,一個學生的話來說:在
一切國家,革命起源於起義和暗殺,但暗殺的影響甚至比起義更大……因為
英雄們的力量增長,統治者的力量必將完結。②恐怖主義者因而可以被稱為有
激進思想的同胞,即新民——新民是這樣的人,他盡最大限度地公開肯定個
人力量,並因此而主張最有力地反對傳統的被動心理及其所促成的歷史的停
滯。熱血青年們在 1904 和 1907 年之間試圖進行政治暗殺,彷彿他們能夠通
過某些毫不利己的名垂青史的行動,成為進步的工具,也能夠成為其共有社
會的道德目標的自覺的化身。
因此,恐怖主義者的道路是一條個人主義的道路,但是,那些打算遵循
① 關於虛無主義者的討論見唐?C。普賴斯:《俄國與中國革命的根源,1896—1911 年》,第 7 章;和伯納
爾:《中國的社會主義》,第 198—22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