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3/4 頁)
袖們享受他們的勝利只有兩個月時間。
國民革命軍的政治化和共產黨的滲透
國民黨的國民革命軍被有意識地政治化,以使它成為有效的革命工具。
武裝力量由國民黨的文官控制,官兵們被灌輸了黨的意識形態。控制的主要
工具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隸屬於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政治會議)、
由軍事委員會直接領導的政治訓練部,以及武裝力量所有較大部隊的黨代
表。政洽部以蘇聯中央政治處(PUR)為模式,黨代表相當於紅軍中的政治委
員。控制和教導的制度是逐步實行的,始於 1924 年春季黃埔軍校成立之時;
在 1926 年 3 月中北伐開始前不久,大部分較大的部隊都設立了政治機構。政
治化部分地代替了技術的現代化;它還被設想為一種控制對國民黨的忠誠可
能有問題的軍官的手段。①
政治訓練部是既用於控制又用於教導的工具。它約在 1925 年 6 月成立,
到 10 月份開始行使職能。軍事委員會經國民黨政治會議批准,任命部的領
導。陳公博在 1926 年 3 月擔任這個職務,但不久就被替換。當時一張組織表
表明約有 29 名軍官在三個部門——總務、宣傳和黨務——工作。軍隊中的實
際工作是透過黨代表和政治部門來進行的,政治訓練部至少在理論上控制陸
軍中的軍和獨立師、海軍和空軍局、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總參謀部和軍需處
的黨代表。軍隊中一切黨的工作及政治和文化工作應該在政治訓練部的指示
下進行,但是給高階黨代表的指示必須有軍事委員會主席以及政治訓練部領
導的簽名。但是在政治訓練部和高階黨代表(他們大部分為老資格黨員)之
間存在摩擦和衝突的因素。共產黨員周恩來是該部副主任,但常常代理主任
的工作。
到 1926 年 3 月中旬,政治訓練部已經為軍隊官兵制定了一個三個月的政
治教導計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為不識字計程車兵編寫一本讀、寫教科書;發
行了一份名為《政治工作》的日報,發行 18000 份,大部分發給軍隊中的軍
① 選舉結果載《會議記錄》,第 145—146 頁。前四人各得 249 張有效票數中的 248 張。當然會上三個得票
最多的人不能在記名的票上投自己的票。根據參加大會的張國燾的說法,缺席的胡漢民實際上得票 249 張,
但在汪精衛的慫恿下,大會秘書長吳玉章減了胡漢民一票,排在汪、蔣之後,名列第三(根據公佈的會議
記錄,實際上在汪、譚以後,在蔣之前)。張國燾:《中國共產黨的崛起》,1,第 282 頁和第 708 頁尾註
14。
② 《從容共到清黨》,第 473 頁和第 519 頁,腳註 33,根據國民黨檔案館會議記錄,附投票結果。
① 以下的討論主要根據 1927 年 4 月 6 日在對蘇聯駐北京大使館武官處的搜查中沒收的一批未發表的檔案。
原件為俄文,英國駐北京的武官 J。R。V。斯圖爾德上校把英譯文交英國公使藍普森爵士,後者把檔案轉交給
英國外交部。這些檔案現存於倫敦檔案局,檔案號為 F。O。371—12502(F8322/3241/10)。這一批檔案包括
《國民革命軍的政治工作》和 15 份附件,其中 3 份已散失。它們的日期約從 1926 年 3 月起,第 1 份《關
於國民革命軍的政治指導的規定》的日期為 1926 年 3 月 15 日;它與第 6 份未註明日期的附件《關於國民
革命軍中政治委員〔原文如此〕的規定》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於 1926 年 3 月 19 日頒佈並轉載於《革命
文獻》(12,第 1814—1821 頁)的幾乎一樣的規定所證實。韋慕庭和夏連蔭的《文獻集》的修訂補充本計
劃發表這些蘇聯的檔案。
官和政治工作者。《政治工作》的編者是一名共產黨員,中國共產黨的當地
委員會為日報撰寫專欄文章,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