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只得動身回冀州覆命去了。
事後,張繡私下惶恐不安地問賈詡:
“您這樣處理,我們今後怎麼辦呢?”
賈詡的回答又出乎張繡意外:
“不如投靠曹公。”
張繡為難地說:
“袁強曹弱,我們又同曹操結下了冤仇,去投靠他怎麼行呢?”
賈詡不慌不忙說出一番理由:
“將軍所說的恰好就是我們應當投靠曹公的原因。第一,曹公奉天子以號令天下,名正言順,從公義出發,我們應當歸附他。第二,袁紹強盛,我們以不多的一點兵力去歸附他,他肯定不會看重;而曹公還比較弱小,得到我們這支兵力,肯定會感到很高興。第三,凡有志於建立王霸之業的人,肯定不會斤斤計較個人的恩怨,目的是要以此向天下人表明他胸懷的博大,我看曹公就是這樣的人。這件事請將軍不必再疑慮。”
張繡見賈詡說得入情入理,也就不再說什麼了。這年十一月,張繡率部到許都投歸曹操。曹操果然十分高興,親熱地拉著張繡的手,為之設宴款待,並立即任命張繡為揚武將軍。曹操還為其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兩人做了兒女親家。
曹操對賈詡自然也是親熱異常,拉著賈詡的手說:
“使我取信於天下的,就是您啊!”
意思是說,他同張繡爭戰多次,並曾被張繡打得大敗,兒子、侄兒及愛將典韋都死在張繡手下,但現在張繡卻對他這樣表示信任,率兵前來投歸他,他也要信用張繡,既往不咎,為天下人做出一個不計私怨、寬宏大量的榜樣,以取信於天下。曹操熱情地接待張繡,並立即委以重任.還與之結為兒女親家,不僅是為張繡帶來了一支生力軍而論功行賞,更重要的是為取信於天下而安排的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步驟。曹操可算是找到了一個宣傳自己、展示自己博大胸懷的絕好機會,找到了一個化敵為友的絕好典型,沒有張繡和曹操之間類似交往與恩怨的人是很難充當這樣的典型的。
第七章南征張繡(6)
曹操這樣做,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是真誠的,他確實是冰釋了恩怨,打算一切從頭開始。當然,這種真誠是同他的策略聯絡在一起的。他的勢力還不夠強,而他的志向卻又非常遠大,要發展事業,還需要大量人才,不管是一開始就投到他這兒來的人才,還是從敵方營壘中跑過來的人才,他都一概歡迎。為了招徠人才,特別是從敵方營壘中招徠人才,就必須要有一個寬宏大量、既往不咎的政策,曹操就是想要實施這樣的政策,並讓天下人都知道他有這樣的政策。有了向天下人展示這樣政策的絕好機會,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曹操不會忘記給他提供了這個機會的賈詡,因此他對賈詡所表示的不僅是歡迎,更多的是感激。他給予賈詡的封賞,也是很夠意思的:開始就上表舉薦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很快又提升賈詡為冀州牧。因冀州還在袁紹手裡,因此留參司空軍事。從此,賈詡同荀彧、荀攸、郭嘉等人一起,成為曹操身邊的重要謀士。
張繡內心十分感激曹操對他的信任,後來每次作戰都異常英勇。官渡之戰,他因力站有功,被提升為破羌將軍。在南皮參加擊破袁譚的戰鬥後,封邑被增加到二千戶。曹操對張繡的信用也是始終如一的,給予張繡的封賞總是超過其他將領。當時因戰亂連年,戶口減耗嚴重,十戶人家不過還剩一戶在,因此諸將的封邑沒有能夠滿千戶的,而張繡的封邑達到二千戶,大大超過了其他將領。曹操這樣做,其實質還是要保往這個“樣板”,讓他繼續發揮作用。
建安十二年(207),張繡跟隨曹操北征烏桓,死於途中。其子張泉繼承了封爵,後因參與魏諷謀反,被殺,封邑隨之削除。
據說,張繡之死是由曹操次子、後來當了皇帝的曹丕一手造成的。曹丕因張繡多次請他聚會,竟發怒說:
“你殺了我的哥哥曹昂,怎麼還好意思見人呢?”
張繡聽了,內心不安,於是自殺。這個傳說如果屬實,至少可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曹丕的器量比起他的父親來差得很遠,淯水戰敗、曹昂被殺時他才十歲,但卻未對此事淡忘,一直耿耿於懷,終於爆發出來,釀成嚴重後果。二是張繡雖然得到曹操信用,褒賞異於諸將,但看來他內心還是懷著一種負罪感,平時小心翼翼是不難想見的(即使是賈詡,後來也因自己不是曹操舊臣,而又謀慮深遠,怕被別人猜疑,因此閉門自守,退無私交,子女嫁娶不結高門),而在戰場上英勇作戰大概也包含著某種戴罪立功的目的。不然的話,他就不會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