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頁)
郭寄嶠伏在衛立煌身邊,如此這般地說了幾句,說得衛立煌眉開眼笑。他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劉備得一孔明,百戰百勝,吾得一參座,萬事無憂也。”
郭寄嶠打著立正,他說:“鈞座言重了。”
第二天,二人帶著警衛營渡過黃河,直達晉城。在晉城,衛立煌用電話召來第27軍軍長範漢傑、第14軍軍長陳鐵、第93軍軍長劉戡召開作戰會議。
在會上衛立煌煞有介事地說:“在洛陽我接到委員長的電話,委員長說,八路軍越過了他們的防區,叫他們立即退回去,若不遵軍令即以破壞抗戰論處。今天我到這裡來,是佈置防務,準備打仗的,你們立即回去做好戰鬥準備,聽候命令,貽誤戰機者,軍法從事!”
三個軍長見司令長官如此嚴厲,不敢有一絲的懈怠,立即回到營地,整訓部隊,準備打仗。
衛立煌在會上只是泛泛而談,沒有作具體的部署,這是一種姿態,是做給蔣介石看的。因為這三個軍長都是黃埔一期的“天子門生”,透過他們,很快會把會議內容傳到蔣介石那裡,減少蔣介石對衛立煌的懷疑。實際上他另搞一套:以郭寄嶠為代表和朱德總司令和談,透過談判,使八路軍主動後撤,緩解了太行山中間地帶的衝突,這樣使西部的第41軍和第71軍也失去了東進的必要性。
太行山西部的局勢緩和了,而東部的129師卻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蔣介石的嚴令督促下,鹿鍾麟的河北民軍2萬多人,越過他們的防地向劉家河一線壓來;石友三的第10軍團兩個軍渡過漳河,進入廣平一帶129師的防地;朱懷冰的97軍攻佔磁縣,逼得129師新一旅後撤。另外還有林縣的新5軍、陵川的第40軍,國民黨的這些部隊逐漸對129師形成包圍,準備聚而殲之。
1940年3月2日,129師師長劉伯承要通了朱德總司令的電話。劉伯承說:“總司令,我們目前面臨的形勢是黑雲壓城,一退再退總不是辦法,已經到了該你說話的時候了。”
朱老總聽了並不著急,心平氣和地說:“劉師長,告訴你一個好訊息。我們透過和衛長官談判,達成諒解,現在是西線無戰事,你可以無憂無慮地反擊,我準備調聶榮臻、呂正操的部隊支援你們作戰。”
劉伯承聽了很興奮,他說:“謝謝朱老總。”
總司令又說:“作戰要掌握一個原則,要有理、有利、有節,利用矛盾,各個擊破,打擊頑固派,團結中間派,達到共同抗日的目的。”
“請老總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
朱老總又說:“這一仗你不宜出頭,讓小平同志來指揮。”
劉師長答應著:“是!”
(8)劉鄧的謀略
說是不讓劉伯承指揮,劉師長還是做了不少的工作。做好了戰役前的必要準備,他掌握一個先易後難的原則,先在劉家河一帶殲滅河北民軍2000多人,迫使鹿鍾麟率部東去。又在廣平將石友三擊敗,石友三帶著他的第10軍團退守漳河南岸。這樣第97軍的陣地便突出出來了。
八路軍129師的部隊,加上聶榮臻、呂正操來支援的部隊,一共有20個團的兵力,這是朱懷冰兵力的三倍半,劉伯承要用這些絕對優勢的兵力,同朱懷冰較量一番。
1940年3月初,正是農曆春節的時候。料峭的北風吹在人臉上像刀割一樣疼。就是在這寒冷的初春,一個重要的會議在八路軍129師師部召開。會議室裡熱氣一片,煤火味、菸草味混合在一起,會議室的正前方掛著一張巨大的軍事地圖,桌上放著三個半舊的茶缸。參加會議的有師直的幹部和各旅團以上的幹部,大約有30多人,坐在這裡,準備開會。
劉師長、鄧政委圍著一個大火盆和與會的人員說笑著,參謀長李達走過來說:“師長、政委,人員全部到齊,會議開始吧?”
劉師長點點頭,慢慢站起來,打著肅靜的手勢,然後大聲說:“同志們,現在開會。毛主席、朱老總對這次戰役非常重視,他對作戰有兩點指示,一點是,擒賊要擒王,這個王,是誰呀?大家說說。”
會場上一片議論,有的說:“朱懷冰!”有的說:“97軍!”
劉伯承一拍桌子說:“對頭。這個朱懷冰囂張得很羅,這一次要叫他知道八路軍也不是好惹的。毛主席、朱老總的第二點指示是,這次戰役,要讓小平同志指揮,可不是我劉伯承指揮不了,主席是從抗日統一戰線的角度出發,讓小平出面打,以後好說話。這是一個策略,大家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