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我的股市人生》 第三章(5)
籌備上交所
1989年初,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呼聲一度非常強烈,在北京,王波明、章知方、高西慶等一批人也在籌辦證券交易所聯合設計辦公室。他們為籌備中國的證券交易所四處奔走,到上海也找過我,參觀過靜安證券業務部,找過上海市政府,希望能夠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備工作。
上海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1989年3月,該小組拿出了“關於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研究報告”,傾向採用會員制籌措1 000萬元會員費,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建議按照1990年下半年或1991年初開張營業的目標籌建。
熱鬧了一陣,大家都以為成立中國證券交易所的時機快成熟了。可是,當時正值1989年6月前後,沒人能安下心來做事。此後,全國開始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有的報紙刊登文章,把股票市場也列入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範疇。一時間,大家心冷了,不敢再提成立證券交易所的事,怕被別人扣上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帽子。在很多場合,有些曾支援儘快成立中國證券交易所的專家學者話又反過來,說中國成立證券交易所的條件如何不成熟。
就在此時,突然傳來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訊息。
1989年12月2日,上海市委書記、市長*,副市長*和顧傳訓在上海康平路市委小禮堂召開題為“深化改革,發展上海金融事業,把上海金融搞好”的座談會。在那次會議上,*市長談到股票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問題。他說:“這項工作還是要大膽試點,儘管有一點政治風險,但是上海如不採取一點深化改革的措施是搞不下去的。這兩年市財政虧損補貼直線上升,去年增加9個多億,今年增加13�7億。企業負擔很重,今年承包基數難以完成,明年將更困難。從國家來考慮,再不想點措施,上海如何為國家再多作點貢獻?所以金融問題的研究,意義非常重大。”參加那次會議的有上海金融系統的主要幹部和上海部、委、辦的領導,劉鴻儒也應邀從北京專程趕來參加。那次會議上,根據*市長的建議,成立了由李祥瑞、龔浩成、市體改辦主任賀鎬聖組成的上海證券市場領導小組,簡稱三人小組,負責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備領導工作,下設辦公室放在人民銀行。隨後,在三人小組下面成立了6人組成的籌備辦公室,由人行金融管理處處長王定甫牽頭,成員有王華慶、金大健等。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任理事長李祥瑞生前回憶,那天朱市長在會上就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作了具體佈置。*問李祥瑞:“老李,你看怎麼樣?”時任交通銀行行長的李祥瑞老實地回答:“我看還是有點風險的。”朱市長問:“什麼風險?”李行長答:“主要是政治風險。”李行長擔心,革命40年,最後在這上面跌一跤。朱市長又轉過頭問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龔浩成:“老龔,你看怎麼樣?”龔行長坦率地說:“我覺得老李說的政治風險不是沒有,即使不存在政治風險,上海也要有100到200家大中型企業實行股份制,要有50到100只股票上市,才能搞證券交易所。”最後,朱市長對他倆說:“你們不要怕,出了事,我和劉鴻儒負責。你們還在第二線呢。”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後,朱市長向李祥瑞透露,在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題上,他曾當面向*同志請示,小平同志說:“好哇,你們幹嘛。”
《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第三章(6)
據李祥瑞回憶,此後*市長非常關心交易所的籌備工作。三人小組建議召開一次國際性的研討會,*批示:“同意。”三人小組提議上海證券交易所1991年第一季度宣佈成立,*則在報告上批示:“這個時間太晚,要在年內成立。”
知情人士稱,1989年之後,西方各國對我們一片制裁聲,國家的外交、經濟都陷入困境。為了打破僵局,表示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沒有變、中國對外開放的門不會關,中央指示上海制訂浦東開發戰略計劃。計劃經濟時期,上海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可是舉足輕重的中心城市,70年代末搞改革開放,中央政策向深圳等南方沿海城市傾斜,使上海一下子淪落到二流城市的地位,上海為此憋了好幾年的氣。現在中央決定也讓上海改革開放了,正合上海的意。為此,上海很快拿出了浦東開放的一攬子戰略性計劃,上報中央批准。在浦東開發戰略計劃中,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是很重要的一環。
據李祥瑞的回憶:“聽說上海要辦證券交易所,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的執行董事長經叔平趕到上海,想讓‘聯辦’與上海聯合辦交易所。他去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