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讓我們壓抑的神經忽然解放,我們就把一切禮儀的束縛都拋在腦後,甚至忘記了遵守最基本的禮儀小節。
‖餘秋雨:當然,我所說的不同文明的路向,不能直接地用來解釋各種生活現象。現象未必是本性的外化,不能牽強附會。
近幾十年來,很多學者喜歡擷取一些社會現象快速歸納出結論,看似有據,其實武斷,並不足取。
我不希望大家像前輩不少學者那樣泛論東方西方,空談中外差異。這種以偏概全的急躁,可能是一種學術幼稚。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課 世界性的老子(1)
‖餘秋雨:前幾次對話我們談到了一些背景性的大記憶,現在我們開始觸及一些具體的記憶,單個人的記憶。我選擇老子作為第一物件。大家都知道這個人,但恐怕又不容易講得清。那麼,我就想聽聽,你們對老子的印象是什麼?零零星星都可以說。
‖叢治辰:我查到過一個歷史記載,說老子身長八尺八寸,黃色美眉,長耳大目,廣額疏齒,方口厚唇,就是臉色是黃的,眉毛挺好看,然後耳朵挺長,眼睛挺大,額頭很寬很大,但是牙齒沒幾顆,似乎還蠻醜的。
‖劉璇:那不就是治貝子園前的老子像嘛(治貝子園是北京大學燕園東南角的一個小園子)!
‖王安安:對,對,跟那個差不多!不過這些都是關於老子的外形的印象。我對老子的印象是關於他的爭論,比如說老子是否當過孔子的師傅,孔子是否向老子問學過。
‖餘秋雨:歷史實在太久遠了,我們對老子的瞭解不多。首先是他的身份,能說的也只有一點,老子做過周王室的圖書館館長。也有人說是管理員,但一定是比較重要的管理員。那個時代的“圖書館”,也可以理解成王室收藏館。總之,老子管理著一大堆周朝典籍,是很有學問的一個人。
魯迅在《出關》中講了孔子兩次拜見老子的故事。我比較相信孔子曾經問周禮於老子的傳說。不過這裡牽涉到一個非常具體的爭議:他究竟比孔子大還是比孔子小?去年我在美國休斯頓作中國文化史的演講,一位當地美籍華人歷史學家提問說:餘先生,我看到一本書,證明老子比孔子小一百多歲。我說,你看的資料一定是這樣的:有個叫太史儋的人,在孔子死後一百二十九年之後出關,目的是去投奔一個君主。他馬上點頭說是。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個記載,連司馬遷也沒有完全搞明白。所以在漢初就把老子的記憶搞模糊了。部分現代的學者也主張老子比孔子小一百多歲,因此孔子問周禮於老子的故事不存在。但也有歷史學家經過推論,認為老子和太史儋不是同一個人。老子和孔子處在同一時代,年紀比孔子大。我經過仔細辨析,贊同這種觀點。
‖王牧笛:聽說今天的課上要討論老子,我特地去圖書館查了一下。關於孔子問學於老聃,在《史記》的《孔子世家》和《老子傳》裡,均有記述。在《禮記》、《孔子家語》、《孔子集語》、《孔子年譜》、《莊子》、《呂氏春秋》、《*通》、《潛夫論》等書中,也有記載。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高士傳》、《水經?渭水注》所引:“孔子年十七遂適周見老聃”;二是《孔子
世家》所說:“孔子年三十前,與魯南宮敬叔適周見老子”;三是《孔子年譜》所謂“三十五歲,與南宮敬叔適周,見老聃而問禮焉”;四是《莊子?天運篇》講的:“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五是《莊子?天道篇》所述:孔子欲藏其所修之書於周室,前去會見“免而歸居”的典藏史老聃。
‖餘秋雨:你把這方面的資料都集中了。但是,持相反觀點的歷史學家也都看到過這些資料,他們作出了否定的推理。我們今天不在這裡具體討論這個問題,因為那會花費太多時間。我想我們的課堂還是按照我的選擇延續下去吧,捕捉住我認為重要的文化記憶。
孔子一輩子都研究周禮,三十歲起懷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恭敬態度,周遊列國拜師問學。有老子這樣一位博學的周王室圖書館館長,孔子很自然地列入了拜訪物件。於是孔子從現在的曲阜出發,沿著黃河到洛陽,來到了當時名義上週天子的所在地洛邑。今天的洛陽還儲存著孔子問禮的地方,不過很難考證到底是不是這個地方了。
第七課 世界性的老子(2)
見面後,孔子和老子之間互相有什麼問答,一直沒有可信的記載,因此歷史上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猜測和傳說。
在這些猜測和傳說中,有兩則比較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