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對很多人來說,擁有教授頭銜可以說是太不可思議的事情了,一份這輩子都有保障的工作、博士學位、受人尊敬……在所有教職員工眼裡,這可以說是成功的標誌。菲舍爾博士(Dr。Fisher)30年來一直在實踐著這一理想。在她的朋友和同事看來,她似乎做著自己想做的事,非常成功,而且還因此拿著豐厚的薪水。
然而,她做了一個空前的決定,她辭職了。
哪裡出錯了呢?儘管她在其他方面是個生性樂觀的人,但菲舍爾博士每天清晨還是會有“不得不把自己拽到工作中”的恐懼。她喜歡教書,也喜歡學生們,而且覺得研究也很有趣。但是環境方面的某些不快像陰影一樣籠罩著她,勝過所有其他方面給她帶來的滿足感。更糟的是,她也沒有就那些問題抱怨過。她感覺自己很孤立,與同事沒有交流和互動。同時,她感到她沒什麼問題可解決的,也沒有向前的動力。她在幻想什麼嗎?她這個人有什麼問題嗎?
有一件事可以揭示她的狀態。系主任一度擔心科研經費籌集的問題,菲舍爾博士認為問題出在教職員工們的低士氣上,因此建議從戰略和投入兩方面重整旗鼓。她甚至自告奮勇,帶頭來改善情況。但是系主任沒有對這個建議表現出熱情,反而看起來很困惑:“我數過了去年的科研籌措資金,然後按照教職員工的人數分了一下,”他說,“我們所有人都需要做得更好,需要建立具體的籌措資金的目標並監督每個人的執行情況,當情況好轉後,士氣也會跟著好轉。”
菲舍爾博士覺得這種死板的數學方法肯定會失敗,會消耗掉達到部門目標所需要的員工的能量和熱情。然而系主任看起來很有把握。她喜歡系主任,覺得他人很好,做事公平而且有頭腦,但是她無法理解他的立場。後來,她發現沒有一個同事支援她的看法去主持一個全系的“規劃與士氣大會”。菲舍爾博士感到無力和莫名其妙的孤獨。
當她辭職時,同事們都很訝異。難道教授的頭銜不是“終極目標”嗎?難道她一直以來都在追尋著錯誤的夢想嗎?事情看起來似乎是這樣,但這僅僅是表面。不是研究不適合她,也不是學術環境不適合她,更不是她的那個位置不適合她,而是她的行為方式與環境不匹配,這是一個簡單且容易觀察的衝突問題。但是菲舍爾博士和系主任都沒有從行為的角度“看到”這一不匹配。如果他們看到了,事情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BOOK。▲虹橋▲書吧▲
第13節:第二章人們如何做(2)
秘訣1:觀察行為〖1〗
這並非是一個新概念
當你客觀地觀察別人時,總會注意到其行為。你可以透過面對面的交談,或是互通電話,或是在一堆人的屋子中進行觀察。你觀察的那個人可能是在開會,或是在上高爾夫課,或是在商場裡,抑或是在泳池邊放鬆。沒關係!只要他是醒著的,她就會有某種行為。只要你注意的是正確的方面,你對人類行為的理解就會讓你關注到有用的資訊。
事實上,對行為的研究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在本書所講的所有秘訣當中,這第一項是存在時間最久的。'1'它提供了關於你的工作場所中有用的資訊,會幫助你看到不同的事物,從而喜歡上你的工作。你自己的行為、他人的行為如何影響著你以及你的工作所需要的行為,所有這一切都將決定你對工作到底是恐懼還是喜愛。
行為的定義
當我們談論人們在辦公室裡幹什麼的時候,我們稱之為“工作場所的行為”。當其他人的孩子表演的時候,人們稱之為“表現不佳”;當囚犯們表現出“好的行為”時,人們獎勵他們;當我們自己的孩子惹了麻煩的時候,我們嚴厲地教導他們要“好好表現!”“行為或表現”是一個很奇怪的詞語,可以有很多含義。
從新視角的方面講,我們這一次需要對行為有更加明確的界定。我們可以這樣界定它:
行為,是一個人與他周圍環境的接觸方式。
換句話說,行為不是指我們作了“什麼”,而是指“如何”作。
兩個關鍵的區別
瞭解行為其實比聽起來要容易。你無需知道眼鏡是怎麼生產出來的,一樣可以佩戴它,同樣,你也無需成為一個心理學家,一樣可以觀察行為。你只需理解兩個簡單的區別。'2'
關注點的不同:“事情”與“人”
想象一下,你正跟一個朋友在一個擁擠的餐廳裡等位。有個人指著窗外的馬路說:“幾個星期前就在那個拐角的地方發生了一起事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