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後他們悔不當初 第68節(第3/4 頁)
武一時未釐清,行禮問,“自漢中入蜀中滇南,並無官道,兩驅車駕都——”
他畢竟征戰沙場多年,立刻便有醒悟,崔漾吩咐道,“一旦道路修通,立刻出兵攻佔南國,佔領南越交界,拿下城池後,原地待命,待越都事成,宿州軍南下,兩軍合圍夾擊,一舉拿下叛軍。”
幾人對視一眼,胸腔裡皆是激昂澎湃,叩首行禮,“末將領命。”
崔漾喚了洛鐵衣,草擬好的回書,以及給南征軍的密令,交於洛鐵衣,另點了兩名暗衛,“你們腳程快,負責傳訊,到了南國後,留在梁將軍身側聽令,路上勿要耽擱。”
盛驁幾人是心腹近臣,都見過暗衛,略擔憂,“陛下身邊……”
崔漾抬手微壓,“無妨,邊疆戰事要緊,歇息一晚,兩位將軍便起程罷,勞煩三位了。”
盛驁、劉武、盧仁皆叩首,“末將之本分,臣等今夜便起程,路上輪換休息便是,陛下保重龍體。”
時機不容耽誤,崔漾未勉強,應了聲好,諸將各自準備了糧需,這便起程了。
第72章 、襄助麒麟軍平叛
徐令集二十萬大軍, 屯兵淮水北岸。
謝蘊領十城之郡,於淮水南岸相迎,四百船舶, 外加三百萬石軍需糧草相迎,過淮水後, 江淮十郡開道讓路,二十萬大軍一路南下,一個月後, 屯兵長江北岸,安營紮寨。
江淮風情與北地, 中原腹地皆不同,多湖泊沼澤, 魚米之鄉,便是普通人家,也隨處可見身著綾羅綢緞,可見富庶。
崔漾閒逛建業,夜間逛至謝府外,看謝家深宅大院,青磚素瓦, 負手立在院牆下。
她此番南下是微服出巡, 月前謝蘊率城迎接大軍,她只遠遠看過一眼,並未露面, 此時來, 一時倒不知該說什麼好。
門卻開了, 裡面出來一名十三四歲的小童, 躬身行了禮, 抬頭時晃了一會兒神,又垂頭,已紅了臉,再行禮,“我家主上有請,貴客請隨我來。”
崔漾便也未拒絕,拾階而上,一路跟隨在小童身後,慢行至一處水榭書房。
許是事先有安排,路上並未遇到什麼人,連僕從隨侍也不曾。
月如彎鉤,四方亭下掛著八角燈,石桌上清茗繚繞,青年一襲玄色衣袍,起身見禮,“草民見過陛下。”
自稱是草民,並非微臣。
崔漾眸光落在他面容上,除卻五官依稀可見少年時的影子,氣質已大為不同,陰鬱的尖銳褪去,沉穩,喜怒不形於色,深不可測。
實難將眼前的人與當年跨坐牆頭大喊大叫的刻薄青年重疊在一處。
崔漾踱步上了石階,“你知道我會來?”
謝蘊側身立在一旁,“只是叫人看著一些府外,若有人來,自會通報。”
崔漾笑了笑,並未提起當初立後的事,只是道,“此來是為感謝謝公當年對家父家兄的照拂,謝公若有所求,自可實說,朕自當應允。”
青年一直未曾抬眸,垂首立著,像金鑾殿下的臣子,實則崔漾不太拿得準謝蘊心中所想,若說他肯臣服大成,不會拒絕繳納賦稅,若說不肯,此次徐令尚未集結大軍,他便著人送信往軍中,說願獻軍糧三百萬石,並水師六萬,襄助麒麟軍平叛。
也許是預估六萬水師不敵二十萬麒麟大軍,也許他已知司馬慈手中的藥不是什麼好藥,又對江淮之地虎視眈眈,另換了決策。
對麒麟軍來說,有利有弊。
避免兵戈傷亡,儲存實力和戰力,往後與越國交戰,可節省很多兵力糧草,但江淮不是硬打下來的,是忠是奸是敵是友便多了許多不確定。
哪怕是如今,謝蘊率十郡官員,開城迎接麒麟軍,也並不是他當真投誠的訊號。
崔漾眸光落在青年手背上,虎口和手背上半截鞭痕,至今留有痕跡。崔漾自袖中取出一瓶藥,擱在石桌上,起身緩緩道,“謝蘊,無論如何,我不想與你為敵,你若誠心投靠大成,朕有生之年,保謝家榮光依舊。”
話已至此,已無需再多言,崔漾起身,也不要人相送,拔氣提身,自這一方月夜庭飛出去,上了船舶,順水而下。
梨花白的瓷瓶口是木塞,包著一方素色錦帕,月色下似帶著淡香,不必看亦知是祛疤用的,謝蘊看了半響,探手取過,收入袖中。
小童往院子裡探了探頭,看人這麼一會兒就走了,摸了摸後腦勺,困惑道,“主上清空府邸小半月,客人只來這麼一小會兒就走了麼?”
謝蘊未言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