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他說,鳳凰衛視像“春藥”,對他有“致命的吸引力”——好像他吃過春藥似的。我真想問問他,對他有那麼大吸引力的為什麼是春藥?他說,每天忙得很,步履匆匆“就像找廁所一樣急”——我還真“見”過他忙碌中急著上廁所的事——某次程鶴麟正在公司廁所內側出恭,只聽他那中氣十足的聲音傳進來:“……她啊,文章寫得一般……人長得也漂亮……”,隨著這聲音,他的腳步聲也進了廁所,估計當時廁所的外屋沒別人,只聽那廝居然一邊撒尿一邊“啊啊哦哦”地哼著唱著。尿憋久了終於得以一撒為快,就是這個樣子了。天可憐見,天可憐見!
他說,對臺灣的###,我們應該丟掉幻想,今天點題,一個字:丟,丟掉幻想的丟——如果就說到這兒,那就不是楊錦麟了。果然,那廝來了——“丟,不要用廣東話念哦”。(給不懂廣東話的讀者一點提示,廣東話裡,“丟”字相當於北方話的“操”,可單字使用,亦可在後面加上捱罵人的母親作為賓語,構成著名的國罵。)(程鶴麟)
楊錦麟的“京味兒”濃起來了
老楊在鳳凰臺的評論員裡面,還算得一個人物。
大約三年前,老楊開了個“有報天天讀”欄目,開播伊始,仗著香港資訊發達的優勢,老楊蒐羅各類當天報紙,左中右無論,英漢版不拘,點評兩岸三地時事,大陸這邊譏嘲兩句,臺灣那邊諷刺三五,節目最後,往往點評一個意味深長的字作為收束,見出一種老猾的幽默。老楊靠這個節目老而紅起來也。
後來就漸漸有些變調,大陸這邊的事情說得少了,即使是人神共憤的時事,老楊也變譏嘲為幽默,化憤怒於調侃;而臺灣那邊的事,即使是雞毛蒜皮,到老楊嘴裡也添油加醋,尖刻共嘲諷齊飛,吐沫並惡言同來。
___這變化大約是去前年的事。
今年以來,老楊又有了一個變化,那就是普通話裡面的京味兒開始濃起來了。典型的字眼表現在“京、清、星”等字的發音上,老楊是南方人無疑了,南方人在發這個“十三轍”裡的“中東轍”之歸音方面,往往習慣於發“前鼻音”,而很難發出韻母的“後鼻音”來,諸如“經濟”、“警察”“北京”等等,不要說一般的南方人,就是南方的專業播音員也非經訓練則達不到標準。沒想到老楊竟然認真起來,每逢這些字眼出現,老楊必把那韻母弄到鼻子裡轉一圈,“經濟”讀如“雞應濟”,“北京”讀如“北雞應”,“警察”讀如“雞應察”……諸如此類。——那個難受勁兒,諸位不妨略加註意便可品咂到老楊的如許“京味兒”。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楊錦麟(5)
香港那地方也要以標準普通話考核老楊這樣的電視評論員嗎?大約是不需要的。香港或鳳凰臺的觀眾反感老楊的港味兒普通話了嗎?大約也是沒有的。結論似乎只有一個:是老楊接受了鳳凰臺內來自北邊的播音員們的批評以後,自覺改正不良口音的。“朝聞道,夕死可也”,老楊從善如流且努力使自己的“京味兒”濃起來的精神,著實令人敬佩啊。
於是,老楊的“天天讀”在濃起來的京味兒中也變味兒了,咱們這邊的事情眼看著越來越少了,所謂“點評”也能省就省了,而對岸那邊的一地雞毛,卻被老楊鼓著腮幫子吹得跟雪花也似,同時伴隨著老楊“北雞應”、“雞應察”“雞應濟”的香港京味兒聒噪著。哈哈!
___老楊,“衣應雄”啊!
txt小說上傳分享
馬鼎盛(1)
馬鼎盛,香港軍事評論員。中國近代軍事史學會會員。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
2003年在鳳凰客席主持《軍情觀察室》。
民間軍事評論家
1.我5歲就上學了,比同班同學都小,加上又是小廣東小香港,所以吃虧很大,經常捱打、受欺負。我不怎麼玩彈弓、打仗之類的遊戲,更偏愛體育運動。我練跳高、打球,甚至練“塊”,舉重、摔跤、拳擊什麼的都練。我要從體育運動中找到自我,找回男子氣概。
“文革”爆發後,我到東莞農村下鄉,當了4年農民,接著又當了6年工人。那段生活很難熬,身體上的磨練是小意思,精神上的痛苦才是最大的。
閒暇的時候,我會一遍遍地看《資本論》,然後根據我在工廠當統計員的實踐經驗,找出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錯誤的地方;我看歷史故事,那裡面有很多道理,看了長智慧。
2.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真是餓得直冒酸水。我的胃病就是那個時候落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