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1/4 頁)
為什麼《三世書》會帶我來這裡呢?
這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他們個個比魔鬼還可怕,而民間的鄉下妖邪更是舉不勝舉,隨處作亂,再加上常年戰爭徵賦不斷,人民要麼坐以待斃,要麼紛紛南遷避世。
這個時代,黑暗縱橫交錯——人界、冥界、魔界如此曖昧的交集,鬼怪怨靈和人類共居一室,所以當時的文人把五代稱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在這個時代裡,整個世界處在灰暗的色調當中。
唯一有些亮色的,就是天一城。就在這樣一個亂世和未代之中,位於武夷山南部的天一城,因為地處偏遠,且閩國一向對周邊強國稱臣,反而相對和平,加上客家人的不斷遷居,商旅不絕,與中原其它城市相比,顯是愈加繁華,有如世外桃源。
天一城又名石城,因“環山多石,聳峙如城”而得名,處在贛州、撫州、明寧、巖龍四地市的交叉點上,交通便利,自古以來,石城是進入閩西北直至粵東的主道,素有“閩粵通衢”之稱。
天一城興起大概從安史之亂黃剿起義開始,即從唐玄宗至德元年, 大約經歷了300年。這一時期進入石城居住的中原漢人大增。隨著人口的聚集,在天一城出現形成了王、李、羅、陳四大家族,並在實際上控制著整個天一城的政治、經濟。
公元947年,南唐滅閩。
公元953年,即南唐保大十一年,天一城宣佈建縣,第一任縣令羅江是儒裡鎮人,於保大十年考上進士,他代表南唐政府,攜帶建縣公文,於12月21日正式上任。
一週後,其三姨太楊氏臨盆,誕一子,名羅杞。
更多精彩,更多好書,盡在。。
第一章 魔種
“駿馬奔騰書遠方,日久他鄉即故鄉。”這就是客家人的寫照。
從魏晉伊始,客家人就在中國形成,成為開荒南部的主力軍。
羅江是屬於最初一批到閩中開發的客家人,儒裡鎮有明確年代記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41年唐朝全盛時期,當時御史中丞羅雍攜家族遷居固發衝。與當地土著融合。
這一批是最溫和的開發者,,建屋構樓,開荒闢田,建設新家園。他們忠信交友,禮義處鄰,將北方先進的農耕技術傳授給當地土著,著書講學,傳播進步文化,移風易俗。羅江是遷閩羅氏第七代,已經完全將自己當作閩人了。
閩北贛南向來多鬼怪,因為這是一塊人類新開發的地方,以前一直籠罩在鬼霾和妖瘴之中,天下陰氣彙集,是陰魔潛修的良地。後來北方客人將剛陽之氣和天地正氣帶來,開荒撒種,傳播文明,妖邪才被擊退至深谷偏野之中,但仍一直傳說在某些幽壑裡面,有各種妖魔鬼怪在潛伏待出。
天下大亂,怨靈無數,人鬼於是混居,這在天一城更為明顯,每到晚上,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怨靈,三三兩兩就會行走在街上,他們模模糊糊的,一般無害,如果你不小心撞著,運氣好那靈體會從你身上穿過,運氣不好,它會一直呆在你身上,名叫鬼上身,然後你會非常痛苦,時而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時而發現自己在屋頂上跳舞,然後癲病似地口吐白沫。
有些人家裡,常常出現奇怪的東西,如西瓜長在樹上,蘑菇長在水中,石頭會走動,花兒會說話,這些怪事千萬不要去動,否則會被怨咒附體,輕則重病一場,重則魂飛魄散,氣絕身亡。
在這樣的時代裡,巫教又從遠古的戰國中走來,附在原本理論化的道教和佛教上,結合原本就在流傳的奇遁、煉氣而慢慢地興起。特別是在對藉助神靈對付妖邪的符咒的發展,使巫教成為非常專業的一類行業。
符咒的起源是很古老的。祝是咒的早期形式。《正字通》雲: “ 經傳以祝為咒 ” 。根據《說文》對祝的解釋是 “ 祭主之讚詞也 ” 。《周禮》則說 “ 大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澤,求永貞。 ” 這些記載很明確地反映出祝的意義就是巫祝透過美好的語言向上天求福,並求上天消之災解難的一種儀式。
古代巫祝並稱,可見祝的產生跟巫師的活動是分不開的。巫師是人與鬼神之間進行交流的橋樑,能夠通天達地,溝通鬼神與人之間的聯絡。
古人中,人神之間的交流,認為最好的方式便是以舞悅神,所以《說文》又說: “ 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 這就是跳神最早的形成,而且必須是女巫來做,男巫要做的話,也要扮成女巫(讀者可以看日本之《陰陽師之二》)。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