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的、灰藍的、始終信心十足的、什麼也不放過的炯利的眼珠裡,閃耀出同樣如語言的思想的光彩。她驚喜於她的兩道眉毛給她的眼睛以一種特殊的美,它們並非弧形得厲害,亞麻色的、毛茸茸的。在兩道眉毛上面各有一條小小的皺紋,其中彷彿含有寓意,隱藏著思想。
對自己容貌的變化,她在自己後來的《*》中寫道:“我以前的醜容一去不復返了。”13歲時,她正是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好似成熟的俏麗姑娘了。有一天她聽到她父親的管家在私下裡議論薩克森…哥達的奧古斯達公主同威爾士王子的婚事。這位管家說:“好呀!其實奧古斯達公主同我們的公主索菲亞比較起來,教養和學識都差多了。況且這位公主長得並不漂亮,可是她倒有福成為英國的王后。誰曉得我們的公主將來會成為什麼樣子呢?”
還有一次,在不倫瑞克的一個享有亡夫遺產的公爵夫人家中,有個熟知手相術而又富有宗教幻想的議事司鐸說,他看到索菲亞公主手中有三頂王冠。這個預言令索菲亞激動萬分,她甚至由此相信手相術是有依據的,於是她還找到這方面的書籍,認真查閱尋找這種依據。索菲亞在後來果然發跡後寫道:“那時儘管我還是個孩子,可是王后的稱號使我聽得很悅耳。此後,我周圍的人都拿他(荷爾斯泰因年輕的彼得·烏爾裡希)和我開玩笑,漸漸地,我也習慣於認為我是屬於他的人了。”
索菲亞開始把自己同那個年輕的彼得聯絡在一起,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這個將會成為某個國家國王的身上。儘管彼得作為瑞典國王的繼承人已經明確,但她更希望彼得有可能成為大俄羅斯的皇位繼承人。那樣的話,索菲亞便可以從一個德意志的小公國的公主,一躍而成為叱吒風雲的大俄羅斯的王后。索菲亞想:這一切不是沒有把握。彼得·烏爾裡希畢竟是遠在俄羅斯的伊麗莎白·葉麗扎維塔女皇的親外甥。從眾多的家族交際中索菲亞與她的雙親們都已知道:伊麗莎白·葉麗扎維塔是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一世的親生女兒。這個生於1709年的當初的小公主,於1741年順應了近衛軍的要求,著力恢復俄羅斯貴族地位,藉助希望削弱德意志人在宮廷中地位的法國勢力,在安娜女皇開始攝政的次年發動了宮廷政變,一躍而成為俄羅斯的又一個新女皇。
此後,她不僅恢復了俄羅斯貴族的原先享有的權利,而且又賦予了他們更多的新特權。其中包括:貴族有權得到農民居住的土地;貴族犯罪免受笞刑;在聖彼得堡成立貴族銀行向貴族們提供低息貸款;農奴主有權不經審問就把農奴逐趕到西伯利亞,而且每放逐一人可抵兵役一名等。這些措施的出臺受到了貴族們的熱烈歡迎,從而加強了葉麗扎維塔的統治地位。因而,在俄羅斯,這位女皇的權利是至高無上的。只要她有意選定自己的外甥作為繼承人,事情準能成功。況且,在葉麗扎維塔那裡,除了外甥彼得可以享有這個地位,其他人都難以辦到。於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對俄羅斯的期盼和思念日益牽動著索菲亞和她母親的心。
母女倆在這一點上是不謀而合的,而且有充分根據的。還有一層不可忽視的關係是:彼得大帝的次女——現在的俄國女皇伊麗莎白曾與約翰娜的哥哥定親,如不是後來的意外,女皇本應是約翰娜的親嫂嫂,是索菲亞的親舅母。索菲亞的舅舅可不同於那個是伊麗莎白女皇外甥的彼得。他就是荷爾斯泰因…哥道普的查理·奧古斯特,一個長得很有魅力的小夥子。與伊麗莎白定親以後不久,他不幸被一場天花奪去了年輕的生命。
他去世後,據說伊麗莎白對未婚夫的暴卒悲痛萬分,哭得死去活來,好長一段時間走不出這個陰影。後來又有訊息傳來,自未婚夫暴卒後,身為女皇的伊麗莎白便沉溺於聲色之娛,以*著稱,人們稱她是“羅曼諾夫王朝最*的一個女皇。這個女皇寵臣不計其數,什麼人都可以勝任這一職務。以法國大使舍塔爾迪到士官學校的學員無一例外。女皇最喜愛的寵臣竟是一位來自烏克蘭的歌手。揮霍無度的女皇在位期間曾把10萬農奴賜給寵臣,還將許多爵位和俄羅斯的大量財富賜予情夫拉祖莫夫斯基。宮廷中的顯貴要人和親信寵臣也都從女皇手中分得數量不等的動產和不動產。為了感謝禁衛軍兵團對她登上皇位所作的支援,葉麗扎維塔竟用14萬名男奴犒賞積極參加政變的一個禁衛軍連隊,許多禁衛軍軍官們也得以升官晉爵,獲得大筆賞賜。
對於這些傳言,索菲亞全家人都表示了諒解。在他們看來,這位女皇是因為失去了未婚夫而悲痛,不得已才以自我麻醉的方式來打發自己的時光。有一點可以作證:這位女皇自從失去未婚夫後一直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