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8年那個夏天,亞勤接到中國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學校裡一片沸騰,同學特別高興,老師更是激動,鄰居們都來祝賀,還有很多記者要來採訪。亞勤不禁得意洋洋,準備大幹一場。他對媽媽說:“我的目標實現了。”
媽媽也挺高興,可是這個從不吝惜鼓勵孩子的女人,現在卻沒有說出一句誇獎的話來。“也許她在別人面前也誇我了,但是她當著我的面還是比較平靜的”,亞勤多年以後回憶當日情景時這樣說,“我也不記得母親當時跟我說什麼了,就和每次考試之後差不多吧。”
每一個母親都希望生下一個天才,但真正天才的母親,都會說他們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這並非謙虛,因為他們太瞭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人性中所具有的那些東西,自己的孩子無不具有。所以亞勤的母親幾乎沒有當面誇獎過他。有幾天,他成為記者追逐的物件,記者們都說他是個“神童”,要在報紙上推廣他的事蹟,讓全國孩子都來學習。這時候媽媽要求他不要接受記者的採訪,不讓記者把他的名字登到報紙上。
“記住,兒子,”媽媽說,“名聲,還有報紙說的那些話,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再說你還是個孩子,還不能說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
現在,兒子就要去上大學了,媽媽的臉上仍然只有淡淡的神情。列車車廂裡空氣渾濁,一片嘈雜。這是1978年秋天的那種嘈雜,和80年代的嘈雜不一樣,和90年代的嘈雜就更加不同。那時候我們國家的高考在中斷了12年之後剛剛恢復,“上大學”成了“擺脫廣闊天地”和“回到城市”的代名詞,叫億萬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激動不已。連續12年的“高中畢業生”坐在同一個考場裡,此外還有一大群像亞勤這樣的孩子,報紙上一個勁地說他們是“神童”,全都匯聚在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裡。現在,亞勤要去的地方,正是那個“少年班”。
。。
離家時刻(2)
就像我們在前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