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古代到現代,一直都是如此。雖然有句古詩叫“唯有飲者留其名”,但是真靠酒留下千古美名的並不多,倒是有不少飯局成了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不懂禮儀,你還將錯過許多貴人(2)
比如說,春秋戰國時期的“二桃殺三士”,講的就是齊國宰相晏子如何在酒桌上挑撥三個勇士內鬥的故事。又如著名的“澠池會盟”,秦王真是打算請趙王過來吃飯嗎?不過是想變相地欺負一下趙王,讓他割讓趙國的城池、獻出和氏璧罷了。至於項羽擺的“鴻門宴”、曹操弄的“煮酒論英雄”,就不用說了,個個暗藏殺機,話中有話。到了宋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表面上也是請大家吃飯,談的卻是關係著大宋王朝幾百年命運的核心問題——兵權!
當然,有些飯局就沒這麼斯文了。比如說明朝的朱元璋搞了個慶功宴,把許多對開國有功的大臣們請到一個樓上去吃飯。這個樓呢,名字很好聽,叫“慶功樓”,表示打下江山了,要和大家好好慶祝一下。但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朱元璋請大夥兒吃飯的目的跟趙匡胤差不多,也是想永除內患,江山穩固。不過相比之下,老朱的手段就狠多了!
趙匡胤畢竟是一個被下屬擁上寶座的皇帝,跟許多將士出生入死過,對他們還是存有感情的。至於朱元璋,生性多疑,就不像老趙那麼仁慈了。他以慶功為由,把功臣們騙到樓上喝個了大醉,自己卻中途溜了出來,然後放了一把火,把人給燒死了。據說劉伯溫比較聰明,故意坐在朱元璋的衣角上,朱元璋一動,他就察覺了,然後跟著跑了出來,撿了一條命。這就是史上有名的“火燒慶功樓”,你說,能是吃一頓飯那麼簡單嗎?
可以說,直到現在,這種情況也都沒有改變過。雖然我們的時代不同了,所用的東西發生了變化,但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沒有變,思考問題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沒有變,還是延續老祖宗那一套,喜歡透過吃飯來談判,喜歡透過飯局來認識人。哪怕你是在一家外企上班,也免不了要跟中國客戶打交道,所以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學習職場禮儀時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
有些人儘管工作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對此不甚瞭解,結果做出了很多“失禮”的事情。或許你本來沒有那個意思,但因為行為不當,就被別人誤解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怎麼給領導敬酒?有些人不怎麼會喝酒,又覺得要敬領導一杯,但是什麼時候敬比較好呢?剛要過去給領導敬酒,卻發現他正跟人聊天,心想他現在正忙著,我還是等等吧。
結果等了半天,也沒見領導“閒”下來過,最後自我安慰道:算了,我也不能喝酒,就不敬了,領導應該能理解的。再說了,我只是一名小職員,領導應該不記得我沒給他敬過酒的……你要是這麼想,那你就真的可能被“不記得”了,要不然就是被領導誤會,認為你這個人太傲慢。
我要寫這本禮儀書的用意也在於此。在工作中,我見過太多不懂禮儀的人,因為不懂禮儀,給人造成了許多假象和誤會,吃了無數暗虧卻還不自知。在工作中,這些人特別誠懇、老實、勤奮,但是工作了很長時間,就是沒辦法出業績,或者跟別的部門一直搞不好關係。其實,他們要是懂一點職場禮儀,就不至於此了。具體情況,我將在隨後的章節裡結合案例詳細說明。
這些東西,包括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東西都是很實用,很值得一學的。當然,也有一些是過時了的,或者你沒法接受的。我還是那句話,根據你自身的情況來取捨,有些事情你可以不做,但你最好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兒。
本節要點:
中國的飯局,關鍵不在“飯”而在“局”,要學會把握每個可以認識的機會,而不要吝惜一時的金錢支出。
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做事方式還是延續著老祖宗那一套,比如說喜歡在酒桌上談生意。
千萬不要因為不懂禮儀而無意中得罪同事或客戶,更不要給領導造成你很傲慢的錯覺。多學習職場禮儀,可以讓你少吃暗虧多進步。
。。
禮儀是需要學習的
在工作中,一個人有才華、有理想、有自信、有熱情,是不夠的。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你要做的事情不是靠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你需要靠團隊的幫助。怎麼把一個一個的人凝結成一個團隊呢?除了共同利益、共同追求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黏合劑,就是禮儀。
禮儀是需要學習的,因為禮儀自有一套儀式。就是說,你對一個人再怎麼尊重,都必須透過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