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The rabbit sits in the grass in the ever…warming sun。 Waiting for us to play; waiting for the symphony to begin。 Will he h*e to wait forever?
30而勵
風暴主播思考中國與世界第一部分 當東方遇到西方一次,某所大學請我去演講,我問了所有在場的大學生一個問題:作為中國人,你有自豪感嗎?大家一致回答,有!我接著問:那到底是什麼讓你產生這種自豪感的呢?有人回答是長江、黃河、長城、泰山,也有人回答是經濟的高速發展、5 000年的文明、文字、祖先、四大發明、奧運、火箭升空……
我緊接著又問了一個問題。假如清晨醒來,你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菲律賓人,你還會為自己感到自豪嗎?或者,你變成了一個盧安達人,生活在非洲,經歷過種族屠殺,營養不良,經常處於飢餓狀態,此時,你還能夠自信地面對全世界嗎?
頓時,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我能夠體會到,學生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過“自信”的含義,大多數人都不能從自我中尋求自信;如果自信只能從自身本質以外的特徵或事物來獲得,那麼你就無法從容地去理解世界問題、*和關乎自我的問題。
自信最本質的來源是什麼
一個人的自信、自豪到底來源於什麼?又依靠什麼而存在?
我剛到耶魯時,同班同學互相做自我介紹,有一位來自菲律賓的同學給我的印象很深。他是菲律賓前能源部部長,時任總統阿羅約的得意門生。他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講解得特別詳細。他說:“我的名字(Vincent Perez)由兩個片語成,第一個詞是典型的英語名,第二個詞是典型的西班牙語名,我的名字包含著菲律賓曾作為殖民地國家受多國文化影響的痕跡。”
他沒有因為自己國家有不那麼光彩的歷史而感到自卑,在講述自己名字的過程中,他用自己的語言,用平和的音調,回顧了菲律賓的歷史,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他的自信來自於一種信念:沒有人可以因為非我以外的東西來貶低我,沒有人可以因為我的國家、我的家鄉、我的貧窮來輕視我。他能夠那樣客觀而冷靜地描述歷史,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絕對超然的自信。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自信源於對共性和差異的坦然對待
2007年,我參加了北京宏志班的新年聯歡會。孩子們各有各的故事,說出來讓人潸然淚下。經濟上的困難不但沒能帶走他們的笑容與快樂,反而造就了他們超人的毅力與勤奮、樸素的態度與性格,經歷過磨難的他們更懂得珍惜。
如果你像他們大多數人一樣,來自平均月收入低於300元人民幣的家庭,橡皮丟了,都不敢對父母講,請問,你還能自信嗎?
在他們教室的牆角,小山似的堆滿了空可樂瓶和飲料罐,這些都是從不喝飲料的他們大大方方地到其他班級和學校撿來的。正是這些廢品,讓他們攢出了幾百塊錢的班費。與宏志班的同學們一起過新年他們是經濟上的弱者,卻是品德與能力上的強者。在他們身上看不到獨生子女的嬌浮,卻能夠看到很多我所採訪過的世界各地的成功者們的習慣。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阻止他們努力學習。他們學習書法,練習琵琶,用自己的行動顯示出了一種自信。
我們都是平等的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差異既然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就應該坦然地面對。
一個人如果能夠勇敢地面對現實,執著於自己的追求併為之不懈努力,就是一個強者,就是一個成功者。在人格上全世界的人都是平等的,真正的自信應該來自於深植於心的這種信念。強調自己的追求和付出的努力;能夠認識到在人這個本質層面上,大家都是一樣的,這才說得上是真正的自信。
平等的觀念與自信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每個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自我價值。在這個地球上,在這個世界中,“我”只有一個,我這個人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起碼的尊嚴,有最基本的權利。我們的這種自尊和自信應該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即使我是一個乞丐,我也可以坦然面對一個億萬富翁。作為人,我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不會也不應該在他人面前矮一截,這樣的自信和自尊才是真正堅實的精神基礎。
有人說西方人的自我意識太強,但是自我意識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