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樣的一本書、一件事、一種經歷、一份執著定會影響些許執著的靈魂。也許這本書也會促成很多人出走或者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往,對於我他已經在感染我,影響我。也許方向已明,也許若隱若現。
這樣的等待雖顯漫長,但卻值得用這樣的漫長去體味,所以等待一個人本身已不需執著。而等待的心必將長久!
重讀《家春秋》
第一次讀《家春秋》大概是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那時侯因為畢業班的生活實在是太乏味,所以就在課堂上上演了所謂“聽課記”。課桌上通常都是前面一本課本,而加在課本後面的卻是金庸或者瓊瑤,總之為了逃避羅嗦的老師和乏味的課本我們無所不用,然而也就是在初三那年,我看了許多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同時也看到了巴金先生的那部《家春秋》。第一次覺得自己在看名著,很是用功,所以到看完的時候我還持續著開始看的那種興奮,看完了以後我差不多給我的同學都講過故事的情節,然後就是我們幾個做在一起開始談論人物,我們不止一次的罵過覺新甚至罵到他是懦夫或者孬種,我們一不止一次的在讚揚覺慧,我們甚至覺得覺慧就是我們的偶像。太勇敢了,太棒了。我的第一次讀《家春秋》就是在這種亢奮中讀完的。
之後,一直到大學畢業我也再沒有讀過《家春秋》,只是在大學的時候接觸過巴金先生的《往事隨想》,突然覺得他很真實,就有了一種再讀他的作品的慾望,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再讀過。重讀《家春秋》卻從我的另一段乏味的日子開始,再讀他的時候我已經很理智的去面對其中人物的性格和命運,這次我讀懂了覺新並不懦弱,他是很勇敢的他願意犧牲自己來維護別人,願意用自己的幸福去換取別人的幸福的人是很了不起的,這樣的覺新不是懦弱,不是孬種,而是有責任感、有使命感。所以我覺得巴金筆下的覺新是一個很偉大的角色,就像革命需要流血一樣,覺新就是先倒下的那一個。也許覺新是幸福的,因為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做到了一個大哥和一個長孫該做的了。
從這裡突然看到了人生,看到了人生的種種無奈。同時也發出一個大大的問號,到底幸福是什麼樣的?是擁有很多錢、還是佔有很多權。還是粗茶淡飯平平淡淡,看到覺新突然覺得也許幸福有很多種。覺新的幸福也許就是,作為長孫他維護了家族最後的尊嚴,作為兄長他。也許這對於盡到了做大哥的責任,著對他來說已經是一種幸福了。而芸芸眾生也都有各自的幸福,有的人喜歡錢就拼命賺錢,這是他的幸福;有的人喜歡擁有權利,那麼費勁心思升官這也是他的樂趣;有的人厭惡名利,艱難度日也樂在其中;……。大家的追求不一樣,他所感受的幸福也是不一樣的,重要的是感受,如果你連感受的衝動都沒有,那麼再幸福你也感受不到,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而我們的感受力來自哪裡?來自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在生活中我們時時都會感受到幸福,也許因為別人的一句讚美、也許因為多賺的幾十甚至幾塊錢、也許因為一個欣賞的眼神,也許因為一句謝謝、也許……。幸福有千千萬萬種,只靠你的敏銳的嗅覺去發現生活的點點滴滴,去感受千千萬萬的幸福。
突然之間,我發覺名著之於我們的不僅僅是波瀾起伏的情節、歡喜悲憂的命運,他給予我們的還有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每個人都走的很疲憊,很艱難。幸福對於我們似乎是奢侈的,然而感受的能力在於自己。幸福也許在向我們招手,我們只需稍稍駐足,感受到就是千千萬萬的幸福。
所以,名著是偉大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何同學的無奈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一年一度的高考造假行為也如期的被發現和被譴責,歷史總是這樣一步一步的再重演。2009年也如往常的任何年份一樣,一切都如期上演。為什麼這樣的不堪的歷史總是這樣上演?為什麼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為總是持續不減?為什麼?歷史背後到底有怎樣的誤會?
何川洋同學如願以償的考上預期的好大學,或者說預期的成為重慶文科狀元,但是他也必然的被北大這樣的名校所棄錄。應該說這是歷史的一個必然,或者說這是“北大”合情合理的選擇,因為他欺騙了北大欺騙了成千上萬的考生,最重要的是他挑戰了中國嚴肅的教育制度。這樣的歷史也許是殘酷的,但是這樣的歷史也是令人無奈的。因為歷史背後總有些許讓人感動的,或者在這生硬的歷史背後總有些許誤會的成份!正如重慶的這一考生也許他也是個用功的學生,也許他並不想做所謂的文科狀元,也許他也並不想造假。可是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