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於是往往散見於各處重複次數最多的字句,我們稱之為可靠。謊言重述一千遍便成了真理,有時也許並非狂人的囈語。
透過真真假假的記載重重疊疊的積累,我們可以大體探知武媚娘歌原是隋唐流行的民間小調,詞曲如今已經不存。據《舊唐書*李綱傳》記載,隋開皇末,太子楊勇歲首宴請宮臣時,有東宮官員邊彈琵琶邊唱《武媚娘》之曲,引起性格方正古板的太子洗馬李綱不滿,認為該官員“於宴座自比倡優,進淫聲,穢視聽”,要求太子治罪。由此看來,武媚娘歌應該是輕鬆俏皮的情歌小曲一類。及至太后臨朝,民間附會,官方鼓勵,遂演變成“女主武王”的傳說。因來源不一,頗有自相矛盾之處,有指武媚娘歌的流行即是武后受命的表徵,有的更改歌詞稱女主當昌,氾水出土的瑞石刻銘則稱武媚娘為來自西天佛國的淨光天女,“化佛從空來;摩頂為授記。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時至。民庶盡安樂,方知文武熾。”云云,暗示武后即為將主宰中華令萬民安泰的女身佛,這些說法從不同角度印證了武后君權神授的合理性,無怪乎引起武后特別重視,大力加以支援推廣了。天授二年,有家屬伏闕上書,為貞觀時因結交妖道被御史彈劾謀逆處斬的左武衛將軍李君羨鳴冤,稱當時有太白經天,主有女主武王取代李唐,太宗預示疑心到小名“五娘”的李君羨身上,將他出為華州刺史,後又輕信小人之言將他處斬,其實不過做了武后的替罪羔羊而已。這一說法因為迎合了武后急於在社會上形成女主正位的心態,受到武后的認可,特地為李君羨追復官爵,以禮改葬。至此,袁天罡相面,李淳風占星,李君羨替死,武媚娘登基的故事初具雛形,在千年流轉的歲月中不斷地完善修飾,武后非凡的心機和手段、強烈的自信與執著被逐漸淡化,人的影子在眾說紛紜的傳說中慢慢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傳統的“天命”神話中那些高高在上而又面目模糊的王者形象,玄天眷命,既壽永昌。
總是這樣的。傳統歷史演義中的王者不需要有任何才能和個性,只需要拿出天命和正統的牌子,自會聖天子百靈相護,英雄豪傑傾心歸附。所以《三國演義》裡把劉備演繹成一個只會哭的窩囊廢也沒有關係,皇叔的金字招牌卻萬不可丟。而這正是武后的軟肋。她可以憑才能掌控天下,可以憑威權懾服天下,卻無法讓天下人真心信服一個女人會是順天應命的正統所繼。這一點,甚至她自己都沒有信心。有道是缺什麼補什麼,就像金庸寫武俠小說讀者多多,本人卻總是希望人們因為他學術上的成就而尊敬他一般,武后這一生對於名字和稱號這類東西有著走火入魔般的偏執,大約也正是她自感“名不正,言不順”所以越發執著了吧。基於此,也就不難理解武后何以會對民謠祥瑞這類能顯示她天命所歸的事物如此熱衷,即使明知作偽也不在乎,因為這至少表示出別人對她統治的肯定和認同吧。於是,麥生三頭谷長三穗是祥瑞,母雞長出雞冠學公雞打鳴是祥瑞,某地突然鑽出一個土堆也是祥瑞……敬獻者和上表恭賀者總能得到她的大筆封賞,這些說法不免讓人覺得可笑,有人更因此說她是迷信狂,然而一個由社會底層一步步爬到權力頂峰的人物風光背後的悲哀,又豈是旁人能夠體會得到的呢?她要求的,也不過是個認同而已。
然而忠君的正統觀念,正是維繫中古社會的道德支柱,武后縱然才冠天下,權傾天下,也無法取得人們內心深處的認同,不過或懾於威權,或趨於利益,未能行諸於外而已。垂拱二年新豐縣有山踴出,已被她調教得服服帖帖的群臣相與上表,恭賀這是天降祥瑞嘉勉太后的政績,卻有平民俞文俊上書,說無故踴出座土山,就像人身體不適才會長疣贅一樣,哪裡是什麼祥瑞,明明就是災變!如今太后女處陽位,主宰天下,故此上天特地示警,要太后修身養性,否則必遭天譴。一片歌功頌德聲中突然冒出這樣的不諧和音,太后不禁大怒,判他流放嶺南,後為六道使所殺。俞文俊的生死在武后的執政生涯中不過是個小插曲,只是馮寶寶主演的香港版《武則天》中把他編排為武后的初戀情人,在此順帶提一下。此外,作為平民的俞文俊冒死上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民意,說明反對女主執政的呼聲仍很強烈,局勢仍然不容樂觀,起碼在武后看來很嚴重。她除了建立告密制度和啟用酷吏以威懾天下之外,只有靜待有利時機的出現。
(本節未完待續)
俞文俊是個儒生,武后實在討厭儒生,因為他們總是對女主天下心懷耿耿說三道四。原本武后對儒學沒那麼大意見,好歹也是社會主流思想,只要不對她的宏圖偉業構成障礙。她也曾一度求助於儒學尋找她稱帝的理由,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