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女人就該服從於丈夫。這些觀念,構築起了天地人世間的人倫秩序,也維護著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而在權力頂端的君王,皇后是他唯一的嫡妻,立後不僅意味著兩大家族兩股勢力的聯合,也意味著政治利益的分配,其間牽涉的非愛情因素太多太多。何況,娶一個上得了檯面的女人做正妻,納喜歡的女人做寵妾,原是當時上流社會的慣常做法。
王皇后就是當時人們眼中上得了檯面的女人。在唐朝,士族的力量仍然強大,社會上仍然存在著根深蒂固的門第觀念。翻翻宰相世系表就可以看到,其中很多均是出生世家大族,那些家譜可以上推幾百年計程車族高第,便是連李唐皇室也不放在眼裡的。經過隋末的大亂,以往煊赫無比的貴姓高門雖然大多未能免於貧賤,然而他們的門第對於新進的貴族們來說依舊有著十分巨大的吸引力,娶貴姓女是時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唐傳奇中那些善有善報飛黃騰達的書生,最後都會以娶世家大族如范陽盧氏女為妻作為結束,彷彿不是這樣就不足以表示他是真的發跡,被上流社會完全接納認同。這種心態,我們可以從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頗以娶了弘農揚氏女為妻而洋洋自得中看出來。然而,唐朝也是科舉制正式成型的時代。以士族高第為核心的精英政治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卻也為寒門庶族提供了進身之階,對於特別優秀的人才,甚至還有意識地加以延攬和破格提用,從而給他們以參與感和歸宿感。從馬周白衣入仕的傳奇,從太宗皇帝“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豪語,我們可以看到那種大時代新舊相容士庶合流的變遷。而李唐皇室南北混一胡漢相容的風格,也讓他們對於傳統封建倫理不甚看重,對於婦女的束縛也沒有後世那麼嚴重。在施政方針上,唐代體現出對於前朝的繼承和發揚,但也明確提出應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而調整,“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對於各項調整和革新,完全沒有後世那種“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誠惶誠恐,阻力也要小得多。新舊在更替,南北在交融,尊重傳統的同時不乏創新,唐代特殊的時代氛圍,是武媚的上位之路困難重重但最終仍能成功的大背景。這個寬容而博大的時代,有著滄海一般的魄力,既擁有無數的秩序維護者,以及他們的堅貞和保守,又容納了無數的叛逆者,以及他們的破壞和革新。圍繞著皇后之位展開的驚心動魄的爭鬥,實際上就是一場新與舊、對現有秩序的維護與突破之間的爭鬥。
在初唐仍為世所重計程車族高第,以五姓七望為第一等,即“清河崔、范陽盧、趙郡李、滎陽鄭、太原王”五姓, 也是太宗高宗專門下詔禁止彼此通婚以高門第的主要針對物件。王皇后即出身於太原王氏。'1' 其父母兩家都與李唐皇室有姻緣關係,她與李治的婚姻,就是從祖母唐高祖之妹同安長公主牽的紅線。據說太宗對這個兒媳婦很滿意,臨死前曾對褚遂良說過:“佳兒佳婦,悉託付汝!”她也因此有了一重護身符。舅舅柳姡У筆痺誄�諶沃惺榱睿�湊仗拼��∩惺櫓蔥校�惺榫霾擼�畔路獠檔鬧貧齲�魑�惺槭⌒姓�す俚鬧惺榱睿�咽竊紫嗉侗鸕母吖倭恕A鴬'跟太尉長孫無忌交情很好,權勢頗盛。此外,宰相之中的老臣于志寧為皇太子忠的老師,韓瑗為長孫無忌姻親。因此當時朝中的宰輔重臣幾乎一面倒地支援王皇后,並不是因為王皇后本人,而是她所代表的“士族高第,美貌守禮”正是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可的物件。之後褚遂良反對廢后的說辭便是:“皇后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另一位宰相來濟的諫詞:“臣聞王者之立後也……必擇禮教名家,幽嫻淑令,富四海之望,稱神祉之意。”這裡不約而同提到皇后的標準,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出身於名門世家。
因此高宗李治對於王皇后雖然沒有愛意,但也存在一絲敬意,這是對於傳統勢力和主流價值觀的尊敬,也是感性對於理性的屈服。換句話說,高宗對於王皇后的尊敬,實際上是對一手安排這場婚姻的父皇的尊敬,對於他有大恩的舅父長孫無忌的尊重,那美好的舊時代的榮光,是李治一面心不在焉地讚揚,內心深處卻常常感覺窒息渴望擺脫的陰影。而他的屈服,也正是一個登基未久又缺乏自信的年輕君主,對挾顧命之威德高望重的老臣的屈服,也是君權對於相權的屈服。要扳倒王皇后,走上層路線是根本行不通的,既然如此,武昭儀便把目光投到了下層。
和重門第的上層人物不同,下層的宮女和宦官對於王皇后和武昭儀的評價則剛好掉了個兒。倒不是王皇后專門對下人刻薄,但像她這樣的人物,一出生就是人人豔羨的名門閨秀,出閣則是太子妃,然後又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