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高大威猛,也不大會豪言壯語,有的還現出一種木訥猥瑣的神情來,往往會將人們的感覺引入歧途。一旦他們做出了大手筆的事業來,一如我前面提到的張老闆和在北大荒承包幾萬畝農田溫州農民,便會讓人大吃一驚,所以會有這樣的評語。
遊兵散勇與鯰魚效應
房東當然也是老闆。溫州人不大愛炒股,卻愛炒房。炒股費時費力,還要冒很大的風險,並且需要一定的知識。炒房省力省時。不是有句順口溜,與我前面提到過的“四大傻”屬姐妹篇,叫做“四大背”(背時的意思),“炒股變股東,炒房變房東,泡妞成老公,練功練了法輪功。”炒房變房東,不管怎麼樣房子總在,一時賣不出去可以出租,也可以自己住,炒股變股東就麻煩了,可能你手中的股是垃圾股,會一文不值。所以溫州人中股民不多,而炒房炒得杭州、上海這種大城市的房價都叫溫州人給炒上去了。有訊息說去年海南博鰲拍賣十六幢海濱別墅,都是開論壇會時外國元首住過的。價格每幢由幾百萬到一千多萬元不等,大多數由溫州人買走了。開始時還不知道,因為有些是北京公司過來買的,後來一打聽,這些北京公司是溫州人在北京開的。
房東老闆也是不等的,工薪階級省吃儉用,積蓄個幾萬元,去偏遠的地方買個總價二十多萬元的房子出租,用租金來還按揭款,他也當了老闆。如前面所說的用上千萬元買一幢別墅,交給酒店管理,租給來博鰲的大款遊客居住,也是房東老闆。但最多的是花個幾十萬到百把萬元,在杭州或上海買套房子或寫字樓出租,拿租金來補貼日用。候到房價飆升,就出手賣掉,再去買一套來。在溫州這樣的房東老闆不少,而且大多是女的。老公做生意辦公司或搞實業辦工廠由他做去,自己拿錢炒炒房,既賺錢又輕鬆,我太太就炒過房,但似乎沒賺多少錢。
我說過,溫州的文人心眼活,報紙的編輯從廣告和訊息中看到了商機,就組織“購房團”,帶他們到上海、杭州,如今又去武漢、成都、重慶等地去購房。譬如《溫州晚報》的購房團最活躍,舉著旗子,大都是由中年婦女擔綱,到哪個城市都很搶眼,中央電視臺還發了訊息。這一炒作便麻煩了,本來是個別的、靜悄悄進行的事變成了沸沸揚揚,一些城市便認為房價飆升是溫州炒房團惹的禍,開始遏制炒房了。如上海,定出房子未造好之前不許轉手;有些城市規定二手房不可按揭等等。其實他們不知道,偌大的國家,溫州人有多少?能掀起多大的浪?溫州人的炒房僅僅是起一種“鯰魚效應”而已,對房產市場的作用是促進,不應該遏阻的。
什麼叫“鯰魚效應”呢?賣魚的人,特別是長途販魚的人都知道,也許他們不用這個詞。一船艙的魚或一大車的魚,譬如說鯽魚吧,在運輸過程中主人往往會在裡邊放上幾條鯰魚。鯰魚無鱗,黑黑的,嘴邊有觸鬚,生命力特強。長途運輸過程中那些鯽魚會昏頭昏腦,很容易泛白,鯰魚卻會東遊西竄,將一艙死水攪動,鯽魚們便也興奮起來,搖頭擺尾,運到目的地還是活蹦亂跳的,否則便有可能是死魚一堆。這就叫“鯰魚效應”。
溫州人的炒房在整個房地產市場所起的作用便是鯰魚效應,很有必要。多年做房地產行業,我深知箇中道理,如我在山東的房地產專案就給我這種啟示。山東的中小城市房地產市場並不活躍,我們所造的小區是全部竣工驗收之後推向市場,人們才來挑挑揀揀的。一套總房價才二十萬元左右(即每平米一千多元),有的人手頭已經積到十八萬,還是不敢來買。按揭?萬一還不出錢不是房產要讓銀行收走嗎?人們疑慮重重,說明市場一潭死水,直至去年才有點啟用,我們的小區便賣光了。如果有溫州人去炒一炒,市場會整個啟用起來,要知道房地產是支柱產業。
前面說的這些人都是自生自滅的小老闆,有的為養家餬口,並填補了市場的空白點。有的又是玩票,可以做時就做,不能做時就罷了。這些老闆抗風險的能力不強,人數不定,有的可能今天是老闆,明天又得去找工做了。也有的自炒房開始,後來自尋地塊建房,成了真正的房地產商。這些老闆我稱之為老闆中的散兵遊勇,但老闆隊伍中少不了這批人,並且數量還不少,起的作用也很大,那就是所說的“鯰魚效應”。
溫州老闆也不好當
話又說回來,有時,這種評語也應從反面來理解,特別是在溫州本地。有的老闆開的是賓士、寶馬,戴的是伯爵勞力士,穿的是BOSS,範思哲,一副大老闆的派頭。說不定他的目的是為借到錢,或者做給債主看的。某一天,突然他的企業關門大吉,他自己也隨之影跡無跡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