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輕輕一扭,就可以開啟。這種產品受到千萬消費者的歡迎,也使許多企業受益。而且由此引發出來的更方便、更簡單的易拉罐,更是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每一事物都存在於特定環境條件之中,每一項工作都在特定環境條件中進行。客觀的環境條件是經常變化的。我們要主動去思考,一旦環境條件變化了,將會導致什麼結果。事物總是要發展前進的,所以在思考問題時,我們可以大膽假設,當某一情況發生後,其發展趨勢會是怎樣,這樣也有可能產生新觀念、新設想、新創造。
1975年1月,比爾·蓋茨還是哈佛大學法律系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從“大眾電子學”封面上看到MITS公司研製的第一臺個人計算機的照片。該計算機使用了Intel 8080CPU晶片(8位機),他馬上意識到,這種個人機體積小、價格低,可以進入家庭,甚至人手一臺,因而有可能引起一場深刻的革命,不僅是計算機領域的革命,而且是整個人類社會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革命。他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他下定決心要緊緊把握住這個機遇。
比爾·蓋茨的這個想法在當時是異乎尋常的,是與當時計算機界的主導思想背道而馳的。當時統治計算機王國的是IBM公司,他們的看法是微型的個人電腦不過是小玩意,只能玩玩遊戲,簡單應用,不能登大雅之堂,領導計算機的發展潮流只能靠大型機、巨大型機。
正是比爾·蓋茨奇特的求異思維,敢於向傳統、權威挑戰的精神才導致他巨大的成功。他對自己說,必須抓住這個一生中最寶貴的機遇。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他主動寫信給MITS公司老闆,要為他的個人電腦配BASIC解釋程式(他知道若沒有便於使用者掌握的計算機程式語言,個人電腦難以普及)。他和好友艾倫花了5個星期時間終於出色地完成了這一任務,為個人電腦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接著他從哈佛中途退學並和艾倫創辦了自己的公司“Microsoft”,這就是現在名聞遐邇的“微軟”。
第二,變換思考角度來解決問題。
有些問題,站在原來的角度上不是問題,或者沒有問題,而站在新的角度上來看,則可以發現問題。
廣西東南地區一位農民在公路旁開了一家飯店,名廚主理,飯熱菜香,但川流不息的車輛就是不停靠不幫襯,結果生意清淡,門可羅雀。後來,農民請教了個司機,方知長途司機最需要的是什麼。他隨後在飯店旁搭建了一間新廁,並寫了大大的招牌。此招果然有效,南來北往的車到此便著魔般停下“方便”,之後總是到店裡解決“肚子”問題,生意因此有大的改觀。這位農民正是變換了一個思考的角度發現了問題,進而解決了問題。
用創新思維發現問題,用智慧方式解決問題(2)
我的一位朋友也有類似經歷。
他的一位朋友在美國開了一家保健品直銷店,僱傭了不少留學生幫他推銷保健品。其中一個小女孩X連續工作了5天,一直都在碰壁,不僅一件產品也沒有賣出去,而且招惹了不少白眼和漫罵。公司規定,5天以內沒有任何業績的將被淘汰出局。第5天下午5點多,X走到了一戶人家門口,精疲力竭,心想:“如果這家拒絕了,今天我的業績是零,也就意味著連續5天的業績也是零,我將被淘汰。”想到這裡,她鼓足勇氣敲開了這家的門。開門的是位老太太,當聽說是推銷保健品的,二話未說,馬上把門關上了。X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奪眶而出,竟大哭了起來。這時門又開了,那位老太太出現在門口,焦急而關切地問X:“你怎麼了,是不是不舒服?”。X說:“不是,只是感到委屈。”老太太問:“究竟怎麼回事?”X一一傾訴了出來,說自己如果不能完成一單生意,回到公司將被淘汰。老太太一聽,惻隱之心動了:“要不這樣吧,你把保健品給我留下,多少錢呀?”
就這樣,X成功地拿到了第一單生意。回到公司後,X的故事贏得了大家的歡快笑聲,大家也為X的意外成功感到新奇。而老闆則發現了其中的奧秘:營銷不一定都是微笑,哭也是很重要的營銷手段。於是,這家公司的“哭營銷戰略”出臺了。
第三,界定真問題。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提到解決問題,有的人就會問:“能否告訴我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可是問題往往並非如此,我們應該用這樣的思路去思考解決問題:首先,我們要把事情摸清楚;其次,我們要弄清楚問題到底是什麼,它出在什麼地方;再次,我們要想出儘可能多的解決方案;再接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