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部分(第2/4 頁)
上說說,不合用的時候,高高掛起,誰又會去理會呢?
而自古以來,國家之間,便在進行著這樣的遊戲,看的只是誰手中的籌碼更多,實力更加雄厚而已,這個規則,其實從來沒有變過。
顯然,大秦在實力上,佔據著絕對優勢,這個不用多說,只不過,不知道的是,蒙古人自己曉不曉得這一點。
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胡人將這一點發揮到極致,像契丹,女真,党項就是靠著這個,由角落裡跳出來,最終立國稱帝。
蒙古人也別無二致,沒多大的區別。
這些不用多做贅述,趙石現在想的是,聽說蒙古人在遼東很猖狂,是不是能讓他們更猖狂一些呢?
實際上,這個想法已經不太靠譜。
到了長安的蒙古人,並沒有多少猖狂的意思,都老實的很。
可以說,蒙古人如今已經不是那個從漠北南下的原始遊牧民族了,他們也正在睜開雙眼,打量著南方富饒的土地。
成吉思汗,也不再是那個,靠著幾匹馬,一件貂裘,便敢向人借兵,為自己復仇的亡命之徒了。
家大業大之下,考量的也不會太少,不然的話,在長安又怎麼會見到什麼蒙古使節呢?
而蒙古使節來的也正是時候,他們見到了獻俘大禮,見到了長安一片歡騰,也見到了這個強大的漢人帝國最為鼎盛的一面。
所以,蒙古人沒在長安鬧出什麼事故來,比起回鶻王子的狂妄無知,蒙古王子拖雷表現的中規中矩,對於一個孩子而言,極為難得。
對於蒙古使節來說,此行最遺憾的地方不在於實際上的得失,可能只在於,他們並未見到大秦皇帝陛下,也沒見到大將軍趙石。
他們見到最尊貴的漢人權貴,也只有一位太子殿下。
這也只不過是因為,太子李珀掌著鴻臚寺諸事而已,不然的話,可能連太子的面也見不到。
如今隨著入貢使節越來越多,接待外使上,已經有了詳細的規則可循。
除非一國國王來到長安,不然的話,什麼王子公主之類的人物,都不會引起長安權貴們太多的興趣。
不過,蒙古人到底還是有些不同。
皇帝陛下還是召了趙石入宮相詢,畢竟,蒙古人的疆域,已經和大秦接壤。
不管承不承認,一個大國,已然出現在大秦東北,蒙古人掌握著,從東北草原,到河北,山東北部的疆域,雖然,在將軍們眼中,這樣狹長的一片土地,缺乏最基本的戰略迴旋餘地,也受到了大秦全面的壓制,可供攻擊的地方,非常之多。
但無疑。這是個擁有著遼闊的疆域和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新生帝國,所以,不能像對待回鶻。吐蕃,以及草原諸部那樣對待他們。
接待使臣上,看上去輕描淡寫,實際上,大秦朝廷上下,都表現的很慎重。
不過,還是不出趙石意料之外。
不會有任何人。在這個時候能夠改變大秦朝廷既定的戰略,他趙石也不成,因為無論是中書。還是樞密院,都充斥著這樣的聲音。
大秦的戰略,其實已經悄然從景興年間開始的先北後南轉變成了先南後北。
所以,在趙石入宮參加廷議後不久。大秦和蒙古人定下來了和議。基本上算是承認了蒙古人的地位。
當然,簽訂和議的雙方,都沒太當回事。
對於蒙古人來說,撕毀和議不會有任何道德上的束縛。
而對於大秦來說,誅滅異族,也從來都是順理成章,藉口多多,根本不是一紙空文能夠控制的了的。
年關之前。蒙古使節便被禮送出京,會同他們一起回去的。還有大秦派出的使節,而正使,又是一位皇室宗親。
這個傢伙據說倒黴在,和人喝多了,隨口道了一句,皇陵重地,怎可輕動上。
這話毫不意外的傳入了皇帝陛下耳朵裡,於是乎,這位便只能遠赴遼東苦寒之地,跟野蠻的蒙古人去打交道了,能不能活著回來,真說不太準。
當年趙石出的餿主意,被皇帝陛下運用的很純熟,而且,用的非常興高采烈。
吐蕃,回鶻,南蠻,漠南漠北等等,有太多的地方可以送人過去,頭一次,位居九重的皇帝陛下發現。
原來可以這樣不動聲色而又名正言順的流放掉那些討人厭的傢伙,偶爾,還能讓皇子們歷練一番,這樣的好法子,只愁少了,不愁多啊。
蒙古人悄然而至,又悄然離去,在成武十三年的大秦,並未造成太多的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