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一天或許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好像我們明天就會死去一樣。這種態度非常尖銳地強調了生命的價值。我們每天都應該和藹友善、精力充沛、充滿嚮往地生活。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品質常常也會一點點地喪失。當然,也有人願意按照伊壁鳩魯“吃喝玩樂”的信條去生活,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受到了必將來臨的死亡的折磨。
在這些故事中,註定要死亡的主人公往往在最後的時刻,由於某種命運的突變而得救,他的價值觀也幾乎從此被改變了。他對生活的意義和生命永恆的精神意義有了更深的領悟。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那些受到或曾經受到死亡威脅的人,都會從他們所做的每件事中發現芳醇甜美。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人生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知道,某一天我們一定會死去,但我們通常會把那天想得非常遙遠。當我們身體強健時,死亡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我們很少會想到它。日子無窮無盡地延續下去,於是我們每天干著一些瑣碎的事情,幾乎沒有意識到我們對生活的倦怠態度。
我以為,同樣的懶散也會作用於我們所有的本能和感覺,並形成固有的特點。只有聾子才會珍惜聽力,只有瞎子才能體會到看見事物的巨大幸福,這種結論特別適合於那些在成年階段失去了視力和聽力的人。然而,那些從沒有體會過失去視力或聽力痛苦的人,卻很少充分利用這些天賜的官能。他們的眼睛和耳朵漫無目的地看著或聽著四周的景色和聲音,毫無重點,不知道珍惜這一切。還是那句相同的老話,不知珍惜我們所有的感官,直到有一天失去了它;對我們的健康意識不到,直至有一天生了病。
我常常想,如果每個人在他早期的成年時期曾經致瞎致聾,那將是一種幸事。黑暗會使他更珍惜視力,聾啞會教導他喜愛聲音。
我經常詢問過我那些能看見東西的朋友,問他們看到了什麼。最近,我的一位好友來看我,她剛從森林裡散了很長時間的步回來,我問她看到了什麼,她回答道:“沒什麼特別的東西。”如果我不是對這種回答習以為常,我都可能不相信,因為很久時間以前我就已確信,能看得見的人卻看不到什麼。
我問自己,這怎麼可能呢?一個人在森林裡散步一小時,卻沒有看到任何值得注意的東西!而我自己,一個看不見東西的人,僅僅透過觸覺,就發現了許多令我感興趣的東西。我可以感觸到一片樹葉的完美對稱。我充滿歡喜地用手撫摸白樺樹那光滑的樹皮,或松樹粗糙的樹皮。在春天,我摸著樹枝,滿懷希望地摸索著嫩芽,這是大自然在嚴冬的沉睡之後甦醒的第一個徵兆。我撫摸到了鮮花那令人愉快的天鵝絨般的花瓣,感覺到了它那奇妙的捲曲。大自然就這樣向我展現了它的奇蹟。有時,如果幸運的話,我把手輕輕地放在一棵小樹上,還能感受到小鳥高聲歌唱時的歡悅喜跳。我很高興讓小溪的涼水流過我張開的手指。在我看來,一片茂密的松針葉或鬆軟而富有彈性的草地鋪成的地毯,比最豪華的波斯地毯更受歡迎。對我來說,四季的興衰更迭是一部令人激動的、無窮無盡的、壯觀而華麗的戲劇,它從我的手指尖端流淌而過。
有時,我的內心在哭泣,因為我渴望能看到這一切。如果僅透過我的觸覺就能感受到這麼多的愉快,那麼透過視覺將會有多少美麗的東西展現出來啊!然而,那些看得見的人顯然看得很少。在他們看來,充滿世界的萬花筒般的景象都是理所當然的。或許這就是人類共有的特性:對我們所擁有的卻看不上眼,而對於我們沒有的卻渴望得到。然而,在光明的世界裡,將視力的天賦僅僅看作是一種方便,而沒有作為增添生活美滿的手段,這是極其遺憾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
如果我是一所大學的校長,我將開設一門強制性的必修課“如何應用你的眼睛”。上課的教授應該試圖給學生展示如何觀察那些在他們面前一閃而過的東西來增添他們生活的樂趣,教授應該儘量喚醒他們沉睡和懶散的天賦。
如果讓我來用我的眼睛,哪怕只有3天的時間,或許我能以我想象得到的最喜歡看見的東西來很好地說清楚這個問題。而且在我這麼想的時候,也請你思考這個問題。假如你也只有3天多的時間來看世界,你該如何應用你自己的眼睛?如果面對即將到來的第三個夜晚的黑暗,你又知道對你來說太陽將永遠不再升起了,那麼你將如何度過這插進來的寶貴3天呢?你最想讓你的目光注視在什麼東西上呢?
當然,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多年來在黑暗中對我最親切的東西,你也一定希望讓你的目光停留在那些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