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日本放棄進攻南洋美國屬地菲律賓,暫時求得“太平洋上的平靜”。而日本方面的戰略方針是:利用歐洲局勢,誘使德國先同美國交手,拖住英美主力,並利用美國迫使中國政府投降,在以中國為中心的遠東建立鞏固的“後方基地”,然後再集中主力南下,對英美勢力範圍大打出手。
正當日美談判雙方爭論不休之時,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先於日本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僅短短十幾天,德軍以“閃電式戰術”突破蘇聯邊界六百多公里,並有長驅直入之勢。訊息傳出,舉世震驚。日本軍閥面對瞬間驟變的局勢,摩拳擦掌,蠢蠢欲動。在統治集團內部,迅速爆發了一場“南進”還是“北進”的爭論大戰。最終的結果是,主張“南進”的實力派獲勝。
第四章 山雨欲來(5)
日本決定孤注一擲,在英美的南洋勢力範圍內大開殺戒了。7月24日,日軍在印度###南部登陸,開始了掠奪戰略資源的行動。日美談判宣告暫停。
作為對日本人的回敬,7月2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宣佈凍結日本在美的一切資產。8月1日,再度宣佈對日全面禁運石油。如果日本的石油得不到進口,在兩年之內庫存就會消耗殆盡,具有高強度殺傷力的武器如軍艦、飛機等將變成一堆廢鐵。日本人見此情形,殺氣驟增,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大將公開發表講話,鋒芒畢露地嚷道:“與其坐待石油日漸枯竭,倒不如先發制人。”
一個月之後的9月6日,日本東京御前會議討論透過了由海軍軍令部草擬的一項重大決議——《帝國國策實施要領》,明確提出了“帝國為確保自存自衛,在不惜對美、英、荷一戰的決心之下,大致以10月下旬為期完成戰爭準備。日美外交談判,如果至10月上旬仍不能實現我方要求時,立即採取對美(英、荷)開戰行動。”
10月下旬,以東條英機陸軍大將上臺組閣後的新軍閥,聚集在一起進行了連續九天九夜的激烈爭吵和瘋狂策劃之後,終於確定了對美戰爭的具體方案……
太平洋上空滿天風險。
箭在弦上……
11月2日,美國亞洲艦隊司令赫德上將,接到美國海軍總部的命令:“駐屯北京、天津海軍陸戰隊、駐滬海軍陸戰隊第四聯隊、駐華長江艦隊。作好撤離準備,共赴菲作軍事集結。”
美國海軍自1927年派陸戰隊屯駐中國的北京、天津、上海等租界後,儘管世界局勢越來越動盪不安,直至刀兵相見。由於美國採取了中立和避而不戰的戰略方針,駐華美軍雖處於戰爭旋渦,仍能毫無顧慮和不受任何威脅、傷害地平安度日。
現在,太平洋上空戰雲密佈,大戰一觸即發,凶多吉少的日美局勢使遠在異國它鄉的美軍官兵越發驚恐不安。他們在為美國命運擔憂的同時,更為自己的命運作著作各種不同的推測,密切關注著大洋那邊關乎自己命運前程的點滴訊息。
顯然,駐華美軍開赴菲律賓群島所進行的軍事集結,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將與7月24日在印度###南部登陸的日軍及其後續部隊直接交鋒。
血戰在即,來不得半點猶豫了。駐華美軍立即行動起來,作著迅速撤離的準備。
美國總統輪船公司,早在海軍總部發布命令的前三天,就按照政府的指令,派出範盤輪總統號、麥迪遜總統號、哈立遜總統號三艘遠洋巨輪,從舊金山海岸拔錨起程,分別開往中國的秦皇島和上海,承載美軍撤離任務。
11月5日,新組閣的日本首腦人物,在召開的御前會議上經過一番激烈爭論和秘密策劃,透過了關於太平洋局勢的《帝國國策實施要領》。日本決定孤注一擲,不惜一切代價對美、英、荷三國開戰。
《要領》稱:“發動武裝進攻時間定於十二月初,陸海軍應迅速完成作戰準備……對美談判若在12月1日凌晨零時以前獲得成功,即停止發動武裝進攻。”
此時的日本方面,在戰爭狂人的操縱下,遵循了這樣一條宗旨:“今後和美國的談判是偽裝外交,一旦日本完成作戰準備,即行開戰。”
就在日本法西斯軍事集團制定《帝國國策實施要領》的當天,日本軍令部和聯合艦隊相繼釋出了由天皇批准的準備作戰命令:
大海令第一號
茲奉敕命令山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一、帝國決定為自存自衛計,預期於十二月上旬對美、英、荷開戰,並決定作好各項作戰準備。
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應進行所需之作戰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