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茲塔(Zita)住在那裡。我們停下車來以便看一看。這座城堡遭到了轟炸。
奧托的城堡是座古老建築,擁有無數塔樓,輪廓有些醜陋。城堡四周是一條泥濘的護城河。當我們接近城堡時,發現一部分屋頂被炸飛,一座牆看上去搖搖欲墜。窗戶都被震破。顯然這是高爆炸彈的衝擊波造成的。走得再近一些,我們發現了兩個巨大的炸彈坑,實際上與護城河聯成一體並使其更寬闊。很明顯,城堡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只是由於這兩枚至少500磅的炸彈都掉進了護城河,而河水和淤泥減弱了爆炸的破壞力。護城河距城堡僅60英尺,炸彈的投擲當然可以稱得上精確。顯然是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的傑作。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亞琛,5月20日(午夜)(5)
但是為何要轟炸奧托·馮·哈布斯堡的城堡?我詢問一名德國軍官。他也說不清楚。最後他提出:“無疑英國人將城堡作為指揮部,因此當然算是個軍事目標。”後來我們在城堡裡看了個遍,也未發現任何英國人曾經到過這裡的證據。
當我們進入城堡後,很快便發現它曾被劫掠過,雖然並非十分徹底。有跡象表明主人離去得很匆忙。在樓上臥室裡,女人的衣服在地板、椅子和床上扔得到處都是,似乎那些人拿不定主意該帶哪些衣服,而且既無時間也拿不動太多衣服。所有衣櫥裡都裝滿了衣服和長袍,整齊地掛在衣架上。在一個男人住的房間裡,書籍、運動衫、套裝、高爾夫球杆、留聲機唱片和筆記本扔得到處都是。在樓下客廳,這是一間佈置得頗富資產階級情調的大房間,書籍、筆記本和瓷器在一張大桌子上雜亂無章地堆放著。一本關於昆蟲的大書很明顯被什麼人——可能是奧托本人——仔細地翻閱過。在樓上我認為是他的書房的房間裡,我注意到一本法文書,名字叫《即將到來的戰爭》(The ing War)。我檢視了他的書籍。有些極好的法文、德文和英文書。顯然他在讀書方面品味很高。當然,有許多是他的大學課本,都是關於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書籍。
我們花了半小時徹底檢查這些房間。其中大多數佈置得非常糟糕。洗澡間簡直稱得上是原始。我還記得維也納霍夫堡宮的壯麗,哈布斯堡家族在那裡統治了數百年之久。兩者實在是有天壤之別。我們一行中有些人順便撿了不少紀念品,有刀劍、老式手槍和各種各樣的裝飾品。我則撿了一頁奧托的英語作文紙留作紀念,很明顯這是他在最近訪問美國前溫習英文時所寫。感覺就像個強盜。一名德國軍官遞給我一頂奧托的學生帽。我順從地接了過去。有人發現了一些茲塔的名片並且給了我一張。上面寫著:“奧地利皇后及匈牙利的統治者”。我把它裝進口袋,當然也得算是個搶劫犯了。一條悲傷、飢餓、迷惑的小狗在混亂不堪的房間裡打著轉轉,然後又跟著我們到汽車那裡。我們將這座城堡留給了它。周圍一個人也沒有。
斯蒂諾克吉爾到布魯塞爾的公路上擁擠不堪,路右邊是向西加速行駛的德國軍車和牽引火炮,路左邊則是冒著酷熱和灰塵返回被摧毀城鎮的絡繹不絕的難民隊伍。我本來還想在布魯塞爾美美地吃上一頓午餐。這一景象使我胃口都沒了。
下午兩點,布魯塞爾。布魯塞爾倖免於難,它也是比利時唯一沒有被全部或部分夷為平地的城市。希特勒曾威脅要摧毀布魯塞爾,前提是如果比利時人透過該城調動部隊或該城不再是一個不設防城市。可能它的迅速陷落倒使其免遭劫難。
當你驅車穿過城區時,不時會看到被零星投擲的德國炸彈炸燬的房屋(只是為了嚇唬人嗎?)。城市中央運河上的所有橋樑——原先肯定有一打——都被英國人炸燬……
這是晚春溫暖的一天,街道上擠滿了當地居民。與我們在其他城鎮看到的一樣,人們的臉上是痛苦但自尊的神情。負責我們這4輛汽車的德國軍官走下車,向一個路人詢問如何去我們已經訂好座位的飯館。這位先生,看樣子像個教授,留著鬍鬚,戴著寬邊黑帽,給我們指明瞭方向。他很禮貌,但也很冷淡。德國軍官敬了個禮表示感謝。教授生硬地碰了碰他的帽簷。
不久,我們來到市中心,即火車東站前面,然後又粗魯且不必要地鳴著高音喇叭,沿著街道加速衝到大都會旅館前面的廣場上。和平時期我常在這裡漫步,度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觀察布魯塞爾的好市民們、濃妝豔抹的妓女,大街上擺滿了你在德國絕對見不著的好東西,包括橘子、香蕉、奶油、咖啡、鮮肉;電影海報欄裡張貼著好萊塢和巴黎最近的電影海報,廣場上的咖啡屋擠滿了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