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3/4 頁)
,並且很可能使全世界投入戰爭之中。這樣的結局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
希特勒看完照會以後,漢德遜開始根據他的筆記對照會作了進一步的補充,他告訴希特勒說,這是他同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談話時記下來的。他後來說,在他同希特勒歷次會見中,唯有這一次大部分是由他在說話的。他所說的無非是英國希望得到德國的友誼並且希望和平,但是如果希特勒進攻波蘭,英國就一定要出兵。當時這位元首並未緘口不言,他的回答是嘮叨不休地大談波蘭的罪狀和他自己為了謀求同波蘭達成和平解決而提出的“慷慨”的建議,他說這是他最後的一次建議,以後不會再提了。事實上,今天“只有歸還但澤和全部走廊才能令他滿意,同時還須改正西里西亞的現狀,那裡的居民在戰後公民投票中有90%都投德國的票”。這一點並非事實,同樣,他接著提出的另一個辯駁'576' 也不是事實,那就是他說1918年以後有100 萬德國人被趕出走廊,其實據1910年德國的人口調查,那裡只有385000個德國人。當然,這時候這位納粹獨裁者以為所有的人都會毫不辨察地聽信他的謊言。那位英國大使又聽信了這種謊話,因為他在《最後的報告》中宣稱,“這一回希特勒的態度又表現得很友善而且通情達理,看來對我帶給他的答覆並沒有感到不滿”。不過,這是他出使柏林的失敗史上最後一次聽信希特勒的謊話了。
漢德遜於凌晨2 點35分拍了一個很長的報告這次會晤情況的電報,他在電報中說:“最後我向他提出兩個乾脆的問題”。
他是否願意直接同波蘭人談判?他是否準備討論交換居民的問題?對於後一點,他作了肯定的答覆' 雖然我毫不懷疑他同時在考慮修改邊界'。至於第一點,他表示首先要對英國的整個照會作一番“仔細的考慮”再說。漢德遜在電報中追述道,當時總理轉身對裡賓特洛甫說:“我們必須把戈林找來同他商量商量。”希特勒答應第二天,即8 月29日星期二,對英國的來照作出書面答覆。
“雖然雙方的態度都非常堅定,”漢德遜特別告訴哈利法克斯說,“談話卻是在十分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儘管漢德遜同他的東道主親身打過不少交道,大概他還是沒有完全瞭解為什麼希特勒要製造這樣一種友好氣氛。這位元首仍然決定在這個周未進攻波蘭。儘管英國政府和漢德遜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他仍然相信能夠使英國置身事外。
希特勒顯然是受了不學無術、一味逢迎的裡賓特洛甫的慫恿,壓根兒就不相信英國人所說的是真話,儘管嘴上說相信。
漢德遜拍出那份長電之後,第二天,又追加了一段:希特勒再三宣告,他不是虛聲恫嚇,誰要是認為他是虛聲恫嚇,那就會鑄下大錯。我回答他說,我對於這一點毫不懷疑,不過我們也不是在虛聲恫嚇。希特勒先生表示,他對於這一點完全明白。話雖這樣說,但他真的明白麼?因為他在8 月29日的答覆中還是竭力企圖欺誑英國政府,看樣子他當時一定是認為,他這樣就既撿了便宜又賣了乖。英國的答覆和希特勒的初步反應,在柏林,特別是在戈林的巢穴裡,產生了一陣樂觀的氣氛,那位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達勒魯斯現在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那裡度過的。8 月29日凌晨1點30 分,這個瑞典人接到那位元帥的一個副官從總理府打來的電話。漢德'577' 遜走後,希特勒、裡賓特洛甫和戈林3 人在那裡研究了英國的復照。達勒魯斯從他的德國朋友那裡聽到的是,英國的答覆“非常令人滿意,戰爭的威脅極有希望已成過去”。
當天早晨達勒魯斯就用長途電話把這個好訊息通知了英國外交部,他告訴哈利法克斯說,“希特勒和戈林認為和平解決現在肯定有可能了”。上午10點50分,達勒魯斯見到了戈林,戈林熱情洋溢地和他招呼,使勁兒握著他的手,大聲說道:“要和平了!和平保住了!”有這樣可喜的保證撐腰,這位瑞典信便立刻前往英國大使館,把這個喜訊告訴至今尚未和他見過面的漢德遜。據那位大使描述這次會見的電報說,達勒魯斯對他講,德國人極為樂觀。他們同意英國答覆中的“主要觀點”。達勒魯斯說,希特勒“僅僅”要求取得但澤和走廊——不是全部走廊,而是通往但澤的鐵路沿線的窄窄一條走廊。達勒魯斯還對他說,事實上,元首準備採取“極其講道理的態度。他願意儘量同波蘭人妥協”。
那時終於有點醒悟過來的尼維爾·漢德遜爵士並不那麼相信。據他的客人說,他告訴他的客人,希特勒的話一句也信不得,達勒魯斯的朋友赫爾曼·戈林也是一樣,他曾經對這位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