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1/4 頁)
2 ……。決不讓那些慣於使他人為自己火中取栗的戰爭販子把我國拖入到衝突中去。
決定俄國大政方針的那個人是在發出明白的警告,宣告蘇聯不打算中別人的圈套,去同納粹德國打仗而使英法得以脫身。如果倫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的話,至少柏林是注意到了這一點的。'478' 即令如此,斯大林的演說和隨之而來的許多外交往來表明,蘇聯的外交政策雖然十分審慎,仍然是完全公開的。我們上面曾提到,納粹在3 月15日佔領捷克斯洛伐克3 天之後,俄國政府就曾建議召開六國會議來討論防止進一步侵略的辦法,可是張伯倫說它還“沒有成熟”而把它否定掉了,那是3月18 日的事情。兩天以後,莫斯科發表了一項官方公報,否認蘇聯曾向波蘭和羅馬尼亞保證“在它們一旦受到侵略時”給予援助。理由是:“不論是波蘭還是羅馬尼亞都沒有要求蘇聯政府給以援助,也沒有告訴' 它' 它們遭到任何威脅。”德國大使急急忙忙把這個宣告拍電報報告柏林。英國政府在3 月31日對波蘭所作的單方面擔保,很可能使斯大林相信英國人認為同波蘭人結盟要比同俄國人結盟好,而且張伯倫一心一意要把蘇聯排除在歐洲大國集團之外,就像他在慕尼黑時代所做的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和義大利人開始看到了有些空子可鑽。現在在外交方面對希特勒已有重大影響的戈林在4 月16日到羅馬去見了墨索里尼,並且請那位義大利領袖注意斯大林最近在共產黨代表大會上的演說。他自己對蘇聯獨裁者所說“俄國人決不會讓資本主義國家利用自己做炮灰”的話印象甚深。他說他“要問一下元首是否有可能謹慎地對俄國放出一些觸角……試探有無修好的希望”。他還提醒墨索里尼“在元首最近的一些演說中絕口沒有提到過俄國”。據德國方面關於這次會談的秘密記錄記載,義大利領袖熱烈地歡迎軸心國家同蘇聯修好的建議。義大利獨裁者'479' 也感到莫斯科有一些變化;他認為修好可能“比較容易地實現”。
目標是' 墨索里尼說' 要誘使俄國大體根據斯大林的演說的方針,對英國的包圍政策表示冷淡和不贊成的態度……不但如此,軸心國家在反對富豪政治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鬥爭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同俄國政府的目標是相同的。
見本書原文第460 頁。
哈利法克斯勳爵曾在3 月19日向蘇聯駐倫敦大使伊凡·邁斯基解釋英國為什麼認為俄國所提出的最好在布加勒斯特舉行會議的建議是“不能接受的”。他說英國政府沒有一個大臣抽得出時間到布加勒斯特去。這一拒絕十分明顯傷了俄國人的感情,使他們因此而在以後伍次同英國人和法國人的談判中鬧彆扭。邁斯基後來告訴保守黨議員羅伯特·包思拜說,這次對俄國建議的拒絕對“爭取有效的集體安全的政策是又一次毀滅佳的打擊”,而且它決定了李維諾夫的命運。
這在軸心國家政策方面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毫無疑問,要是張伯倫知道了的話,他一定會吃驚的。也許這也會使李維諾夫吃驚。
就在戈林和墨索里尼會談的當天'4月16日' ,這位蘇聯外交人民委員在莫斯科接見了英國大使,並且正式建議英國和法國同蘇聯締結三邊互助條約。這個條約要求締約國簽訂一項軍事協定來使互助條約具有實效,還要求由簽字國' 如果認為合適的話,還可以加上波蘭' ,對中歐和東歐所有認為自己受到納粹德國威脅的國家作出擔保。這是李維諾夫最後一次努力爭取三國結盟對付第三帝國,這位俄國外交部長是把自己的政治生涯押在以集體行動制止希特勒的政策上的,他這次一定認為自己終將能夠把西方民主國家同俄國團結起來以實現這一政策的目的。正如在5 月4日發表演說、抨擊倫敦遲遲不接受蘇聯建議的丘吉爾所說,“如果沒有俄國的積極協助,要組成一條反對納粹侵略的東方戰線是決不可能的”。東歐任何其他國家' 肯定包括波蘭在內' 都沒有在那個地區維持一條戰線的力量。然而俄國的建議卻竟然在倫敦和巴黎引起了驚愕。
但是,甚至在這一建議被拒絕以前,斯大林就採取了第一步認真的行動,同另一方面打起交道來了。
在李維諾夫向英國駐莫斯科大使提出內容廣泛的建議的第二天,即4 月17日,蘇聯駐柏林大使就前往德國外交部拜訪了威茲薩克。據這位國務秘書在事後的紀要中說,這是梅利卡洛夫將近一年以前上任以來第一次來訪。在開頭就德俄經濟關係談了一些意見以後,大使就轉到政治方面來,並且直截了當地問我' 威茲薩克寫道'對德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