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頁)
冒險,而且有著北歐人種固有的膽略……英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大國:300 年來一直如此,它的力量由於有盟國而更加強大。這種力量不但表現在具體的東西上,而且還必須看到是一種心理上的力量,它遍佈整個世界。
除此而外,還有無可估量的財富以及隨之而來的償付能力。
還有地緣政治上的安全地位,而且受到強大的海軍和英勇的空軍的保護。但是,希特勒告訴他的聽眾說,英國也有它的弱點,接著他就一一列舉如下:要是我們在上次大戰中再多兩艘戰鬥艦和兩艘巡洋艦,而且從早晨就開始日德蘭戰役的話,英國艦隊早就被殲滅,英國早就屈服了。世界大戰就會那樣結束。在從前……要征服英國就必須派兵入侵。因為當時英國可以自給糧食,今天它再也辦不到了。一旦英國的供應被切斷,它就將被迫投降。因為糧食和石油的進口完全要靠海軍保護。
德國空軍襲擊英國不會迫使它投降。但是如果英國艦隊被殲滅的話,它'487' 就會立即投降。沒有疑問,突然襲擊可以迅速決定大局。
拿什麼來進行突然襲擊呢?雷德爾海軍元帥肯定會認為希特勒是在吹牛。按照1938年年底制定的所謂Z字計劃,德國的海軍力量要到1945年才能開始趕上英國。而當時在1939年的春天,德國還沒有足以擊沉英國海軍的重型軍艦,即使突然襲擊也不行。
也許英國還可以用別種辦法來加以打垮。這裡希特勒倒又是實事求是的,他提出了一項戰略計劃,一年之後,這項計劃居然一一實現,而且獲得了驚人的成功。
必須要做到在一開始就猛擊敵人或者給以最後的決定性的打擊。關於誰是誰非,條約義務之類的考慮可以根本不去管它。這隻有當我們在波蘭問題上沒有“滑入”對英作戰的情況下才能做到。必須既為長期戰爭也為突然襲擊進行準備,英國在大陸上可能進行的任何干涉都必須予以擊潰。
陸軍必須佔領對海軍和空軍有重要意義的基地。如果我們能佔領並且保住荷蘭和比利時同時打敗法國的話,就創造了能夠戰勝英國的基礎。
這樣,空軍就能從法國西部就近封鎖英國,而海軍就能以潛艇作範圍更廣的封鎖。一年多以後發生的情況竟然同他所說的完全一樣。元首在5 月23日還著重提出另一個決定性的戰略計劃也要付諸實行。他說,如果德軍在上次大戰開始的時候不向巴黎進攻而向英吉利海峽各港口迂迴包抄的話,戰爭的結局就會不同。也許是那樣。無論如何他要在1940年這樣試一試。
希特勒在結束的時候說:“目標永遠是要逼得英國屈膝投降。”他顯然已經暫時完全把波蘭拋到腦後了。
還有一個最後的考慮。保密是成功的決定性前提。我們的目標必須對義大利和日本保守秘密。就是希特勒自己的陸軍參謀總部,雖然它的參謀總長哈爾德將軍也坐在那裡靜聽,都沒有受到完全的信任。元首宣佈,“我們的計劃工作決不能交給參謀總部,那樣秘密就無法保證了”。他下令最高統帥部成立一個計劃小組來制定各項軍事計劃。
這樣,希特勒就在1939年5 月23日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下'488' 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仗是打定了。德國要在東方取得生存空間。為此,在一有機會的時候就要進攻波蘭。但澤算不了一回事。那不過是一個藉口。英國是主要的障礙,它是反對德國的主力。好,連它一起搞掉拉倒,法國也一樣。這是一場生死鬥爭。
當1937年11月5 日元首第一次對他的三軍首腦講起他的侵略計劃的時候,馮·勃洛姆堡元帥和馮·弗立契將軍曾提出過抗議——至少是認為德國沒有力量打一場歐洲大戰。第二年夏天,貝克將軍為了同樣的理由辭去了陸軍參謀總長的職務。但是在1939年5 月23日,至少從記錄上看,竟沒有任何一個陸海軍將領敢吭一聲,對希特勒的方針是否明智提出任何疑問。他們看到,他們的工作不是提出疑問,而是盲目服從。他們早已運用他們的大才制定軍事侵略的計劃了。早在5 月7 日,同馮·倫斯德將軍和馮·曼施坦因將軍一起組成一個“工作小組”的陸軍參謀總部的古恩特·勃魯門特里特上校,就已經就實行白色方案可能遭遇的形勢提出一項估計。事實上它就是征服波蘭的計劃。這是一個設想大膽的計劃,後來在實際執行中只作了很少的改動。
雷德爾海軍元帥在5 月16日簽發的一項絕密命令中提出了白色方案的海軍作戰計劃。因為波蘭只在但澤以西沿波羅的海有幾英里的海岸線,而且只有一支極小的海軍,因此並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