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悲劇性的誤解重演。一旦發生上述這種情況,英王陛下政府決心並且準備毫不遲延地使用所擁有的一切力量。而敵對行動一旦發生之後,其結果是難以逆料的……
這位首相“這樣徹底明確地闡明瞭我國的立場”' 這是他自己後來附加的話' 之後,再一次呼籲希特勒透過和平途徑來解決他和波蘭之間的分歧,並再次表示英國政府願意提供合作來實現這'546' 一點。
這封信由漢德遜大使從柏林乘飛機送到伯希特斯加登,於8 月23日午後1 點過後不久交給了希特勒,這位納粹獨裁者看了之後勃然大怒。漢德遜在拍給哈利法克斯的電報中說:“希特勒暴跳如雷,不論說什麼話他都不肯聽,當他提到英國和提到波蘭的時候,措辭都極為粗暴而又誇張。”關於希特勒那段長篇攻擊的內容,漢德遜在這次會見的報告中所作的記載跟後來從被繳獲的納粹檔案中所發現的德國外交部有關這一問題的備忘錄是一致的。他咆哮道,波蘭的頑固全是英國造成的,就像一年以前它應該對捷克斯洛伐克不講道理的態度負有責任一樣。波蘭有數以萬計的日耳曼族人正在受到迫害。他聲稱甚至還發生了6 起閹割事件——這是一樁使他忐忑不安的事。他說他已經忍無可忍。要是波蘭人再繼續迫害日耳曼人,就會馬上引起實際行動。我在每一個問題上都和他作了爭辯' 漢德遜拍給哈利法克斯的電報寫道' ,並且一再指出他的話是不確實的,但結果只是又引起他一通長篇攻擊。
最後,希特勒答應兩小時以後就英國首相的來函提出一個書面答覆。於是漢德遜便回到薩爾斯堡去稍事休息。當天下午晚些時候,希特勒召見這位大使,把覆信交給了他。據漢德遜向倫敦提出的報告,同第一次會見相比,這位元首“顯得十分安詳而且始終沒有提高嗓門”。
希特勒說' 漢德遜報告道' ,他已經50歲了,要打現在就打,他不想等到55歲或者60歲再打。這位德國獨裁者在山頂別墅中發出叫囂時所顯露的不可一世的狂妄態度,在德國人的會談記錄中甚至表現得更加露骨。記錄在記述了他表示願意在50歲的時候打仗而不想等到以後再打的話之後,接著寫道:' 希特勒說' 英國最好別忘了,作為一個上過前線的軍人,他懂得戰爭是怎麼一回事,並且會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不用說誰都明白,如果世界大戰' 指1914—1918年的戰爭' 期間由他當德國首相,德國是不會戰敗的。
自從波蘭人膽敢和希特勒對抗以來,希特勒一直在對國外人士和德國人民吹牛說謊、虛聲恫嚇。他給張伯倫的覆信就是集這種謊言與恫嚇之大成的混合物。他說,德國並不想和大不列顛發生衝突。德國一直準備“以一個真正空前慷慨大度的建議為基'547' 礎”同波蘭人討論但澤和走廊問題。但是英國對波蘭的無條件的保證,只是鼓勵波蘭人“對居住在波蘭境內的150 萬日耳曼居民掀起駭人聽聞的恐怖迫害的浪潮”。他宣佈,這樣的“暴行對於受害者來說是可怕的,而對於德意志帝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則是不能容忍的”。德國將不再容忍這種暴行。
最後他談到英國首相保證英國將信守對波蘭所承擔的義務這一點,他用堅定的口吻告訴英國首相說,“這絲毫不能動搖德國政府捍衛德國利益的堅定意志……如果英國竟然發動進攻,它將發現德國是有準備而且有決心的”。
這次函件來往的結果如何呢?現在,希特勒從張伯倫那一方得到了一個莊嚴保證說,一旦德國進攻波蘭,英國就要投入戰爭。而首相從元首方面得到的回答是:這不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但是,此後緊張的8 天中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在8 月23日那一天,他們兩個人誰也不相信自己所聽到的對方的話已無轉圜餘地了。
希特勒尤其是這樣。來自莫斯科的好訊息使他大為振奮,他相信,儘管張伯倫剛剛寫了那封信給他,在俄國轉了向之後,英國一定會重新考慮是不是要履行對波蘭的義務的問題,而在英國之後,法國也會重新考慮。因此,這位元首在8 月23日傍晚當漢德遜飛返柏林的時候,決定了向波蘭發動進攻的日期:8 月26日,星期六,拂曉4 點30分。
“關於發動進攻的具體日期和時刻,將不再發布命令,”哈爾德將軍在日記中寫道,“一切都將按計劃自動進行。”
但是這位陸軍參謀總長沒有說對。8 月25日發生了兩件事,使希特勒在他的部隊按計劃應當突破波蘭國境之前不到24小時的時候從災難的深淵邊緣縮了回來。一件事發生在倫敦,另一件發生在羅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