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為了防止章邯採取進一步軍事行動來攻。楚懷王聽從劉邦的建意,把國都從盱臺遷到了地理位置優越,城防堅固如鐵的老革命根據地——彭城。(今江蘇徐州)
這裡先來提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宋義。
項梁手下的一位謀臣。項梁在雍邱軍情怠慢不思進取時,他就曾善意的提醒過項梁,章邯那人用兵神出鬼沒,要提防他乘著大雨來偷襲。
當時項梁正被《雨一直下》弄的神魂巔倒,哪裡聽得進他的話。
宋義眼看自己說的話被放屁了一回,憤憤的離開了項梁來到懷王身邊,說項梁必敗無疑。
楚懷王對此執觀望的1+1態度,有句圍棋俗語來說就是:勝固可喜敗亦欣然。
項梁能嬴當然最好,如果輸了,他也喜歡,畢竟他對實權在握的項梁很是頭疼,項梁不除,他這個大王當的實在太窩囊了。
後來果然不出宋義所料,項梁兵敗落得個荒屍野外的地步。
楚懷王眼見宋義這般料事所神,自然對他刮目相看,便把他拉攏作心腹之人用。
遷都彭城後,包括劉邦、呂臣、陳嬰、英布等人都唯楚懷王的命令是尊。
項梁死後,項羽羽翼末豐,雖然心裡一千一萬個不心甘情願,但只得順應形勢聽從楚懷王調遣。
在這種情況下,楚懷王招來朝中文武大臣,召開了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大會。
會議上楚懷王首先發表對項梁同志弔唁之詞,引得各位領將的一致共鳴。
各大將領紛紛表示,要為項梁同志報仇,誓於秦軍誓於章邯誓不兩立。
此時我們的項羽同志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就是要這種效應啊。眼看時機一到,楚懷王這才輕咳了幾聲,清了清嗓子,宣佈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此次他制定的軍事行動分兩步走:
第一步:由宋義為主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領軍隊北上救趙。
第二步:由劉邦率另一支軍隊在南線(黃河以南)開闢戰場,並向關中方向挺進。
說是二步走,其實這兩步是同時走的。因為楚懷王還歸定,誰能先打敗秦軍,佔領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
關中王,這是一個挺有誘惑力的稱謂。
其實這兵分兩路二步一起起的戰略步驟是懷王的心腹宋義想出的金點子。以他敏銳的眼光分析了當前形勢。
當時是這樣對楚懷王進言的。
“章邯幾十萬大軍均在攻趙,一圍鉅鹿,一堵棘原,陛下可派一將攻乘機攻魏,同時遣一猛將攻撫兼用,向丁攻秦,直逼秦都,使章邯顧此失彼,如此,秦可破也。”
單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應該說宋義的確具有非同尋常的眼光和戰略方針。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之所以能滅秦,他這兵分兩路的構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具有非凡的才能,但並不代表就能做好一名統率兵馬的將帥,宋義本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下一章我們可以看到宋義離“紙上談兵”究竟有多遠。
應該說這次會議開得非常成功,楚懷王本來是項梁所請來的一個掛名君王。在項梁兵敗身亡後,楚懷王抓住項梁所犯下的軍事錯誤,聯合眾將領,拉攏謀士宋義,說服陳勝起義軍的接班人呂臣,又暗中爭取到潛升股劉邦的支援,收回了兵權。
並且按照宋義的提議,堅決而果斷的制定了北上救趙、西向啊關擊秦的正確戰略方針。
這就好比中國共產黨當年在革命之初遭到蔣介石的重創,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候,黨中央毛澤東制定的放棄城市發展,向西北方向的農村根據發展的歷史性戰略方針一樣。
竟義重大而深遠。
這次會議充分展示了楚懷王的才能,可惜他對項羽這樣的貴族子弟本質和劉邦這樣的流氓本性認識還不足,且他當時乃一文弱少年,又不能親自帶兵打仗,以致奪回的兵權又迅速的失去。
他怎麼也想不到,這兩路人馬這麼放出去,就象斷了線的風箏,再也收不回來了。
對於年輕的項羽,對於已老大不小的劉邦來說,他們一展才華的時候終於到來了。歷史的舞臺註定是他們兩個來唱主角。
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第八章:有多少誤會可以重來
(3) 章邯的失誤
項梁死後,如果章邯剩機繼續打擊項氏集團和楚國。那麼革命的形勢將變得嚴峻異常。
但當局者迷,項梁被勝利衝暈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