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發表了第二次對華宣告,公開表明了日本獨霸中國的決心,使英國當局如夢初醒,大為震動,開始採取一些具體措施來對付日本的擴張。
1938年11月16日,英國副外交大臣巴特勒宣佈,英國正在研究對中國提供貸款,修築滇緬公路。1939年3月8日,英國財政大臣西蒙宣佈,將由英國的滙豐、麥加利銀行同中國的國家銀行共同設立1000萬英鎊的外匯平準基金,促進英國的對華貿易和投資,這對於日本要“設法造成法幣的崩潰……在財政上使中國現中央政府自行消滅”的陰謀是個很大的打擊'注:伍德沃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對外政策》,倫敦1962年版第96~97頁。'。”英國還加強同法美的軍事聯絡,三國在新加坡舉行關於遠東防務問題的對策會議。1939年1月14日,英國照會日本,表示英國“既不接受,也不承認日本以武力在中國造成的局勢'注:約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戰爭194l~1945》上冊,東方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頁。'。”英國的對日政策雖然呈現出強硬的舉動,但基本傾向是加緊與日本討價還價,在歐洲局勢日益緊張的時候,避免與日本公開對抗。
1939年歐戰爆發,英國遠東的防務大為削弱,出於戰勝德國和避免兩線作戰的目的,英國對日本一再謀求妥協。表現在:第一,允許日本透過英國的海上封鎖從德國購買戰略物資。凡是日本迫切需要的,都獲准透過英國海軍封鎖線海運到日本'注:同上,第88頁。'。第二,從中國撤走駐軍。歐戰爆發後,日本宣稱交戰國的軍隊和軍艦駐在中國,可能造成“不幸的事件”,力勸各國自動撤走軍隊。德國在中國沒有駐軍,矛頭顯然是指向英法。英國隨之宣佈撤走在長江的5艘炮艦和華北的大部駐軍。第三,簽定天津協定,表明英國在政治、經濟上接受了日本在華北的獨佔地位。
1940年6月,法國敗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