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校讀書,去年才畢業。”
杜贊之曾聽到一個說法,父母地域相距越遠,後代就越聰明越漂亮,原來這個小妞是遠交近攻製造出來的,怪不得人那麼漂亮歌喉那麼好。
“願意回來還不錯。”杜贊之說。
“本來是到地區歌舞團的,後來不知誰得罪了她,她一氣之下就回來了。”孫德順說。
杜贊之心裡想,回得好,否則他不一定有機會認識她。只是那麼厲害的脾氣,不知會不會也對他發?
演出結束之後,肖遙希望杜贊之上臺跟演員們說幾句話。杜贊之說:“話就不說了,但可以上臺跟演員握個手,他們辛苦了。”
演職員一共40多個人,握起手來真有點麻煩,但杜贊之樂此不疲,他一邊跟大家握手一邊說:“不錯不錯。”握到任在挪時,任在娜甜甜地對杜贊之笑。杜贊之說:“小姑娘唱得不錯。”比別人稍為用了點力,握的時間也稍為長一點。任在娜的手軟得像麵筋,裡面根本沒有骨頭,讓杜贊之捏在手裡肉乎乎的,鬆開手時他即有一種不想再跟別人握的感覺。有人提議握手後照相留念,杜贊之欣然應允。市委書記的平易近人贏得一次又一次掌聲。
看國慶演出後第二天,孫德順又跑到杜贊之辦公室,說要彙報漢州之歌比賽的情況。杜贊之很客氣地請他坐,很耐心地聽。孫德順說,現在騎虎難下,上也不是,不上也不是,而最急的是教育局衛生局要追債。杜贊之問孫德順現在還差多少錢。
“我們這個活動至今就只有市裡撥的2 萬元。”孫德順說,“肖部長原來向教育局衛生局借了10萬元,但教育局衛生局說那是挪用的臨時資金,現在要還了。”說著將一份清單遞給杜贊之,杜贊之一看吃驚不小,竟要50萬。
“搞一首歌要花這麼多錢嗎?”杜贊之問。
孫德順說:“我們這個預算還是按一般的要求考慮的,如果按高標準,沒有100萬拿不下來。”
杜贊之說:“你說說,這50萬怎麼花?”
孫德順說:“著名的詞作者曲作者起碼要各請2 個,那樣才保證能出作品出好作品,作者來時肯定不是自己一個人,每人帶上一個隨從就算少的了,8 個人來漢州住上1 個月體驗生活,路費住宿吃飯就得近20萬,每人給紅包1 萬,已經24萬,作品出來後,選中的詞曲各付5 萬就得10萬,沒選中的也要給稿費,總共也得好幾萬,然後還要請歌唱家來唱,大牌的歌手一首歌沒有幾十萬是不行的,請一般的也要好幾萬。如果再算下一步我們自己組織的比賽,舞美佈置啦,工作人員的補助啦,還有排練期間的礦泉水等等,算起來沒有10萬元是拿不下來的。”
杜贊之笑著問:“那參加比賽的歌隊要花多少錢?”
孫德順說:“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就看經濟實力了。現在,鄉鎮和市直機關都紛紛動員起來,都準備到省裡甚至首都去請領唱和樂隊,到上海廣州去訂做服裝。大家都要爭第一名。”
杜贊之說:“寫首歌要幾十萬,唱首歌也要幾十萬,要不是今天聽你說,我真要鬧笑話了。”
肖遙說:“《世紀風》在首都拿下幾項國家級大獎你知道,但花了多少錢你知道嗎?”
市裡搞《世紀風》時,杜贊之是副書記,分管公安,農業和意識形態,但重點是公安和農業,意識形態基本上都是宣傳部長管。
當時的市委書記尚維有頭腦容易發熱,只要他高興了,讓他表什麼態他都會毫不猶豫,幾個漂亮的女演員跟他在一起吃幾次飯,他就心血來潮支援文化局搞了那個名為“世紀風”的舞劇。當時梅初山堅決反對,說市裡文化設施那麼差,鄉鎮文化站人員工資還沒有解決,拿那麼多錢出來搞什麼“世紀風”?尚維有卻說:“中央能夠專門召開一個會議研究精神文明建設,我們為什麼不能專門籌一筆款搞一個精品,精神產品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梅初山說:“你們要搞我不反對,但財政沒有錢,我要保工資。”尚維有就召集市委常委開會,然後給市財政局發常委決議事項通知書,一下子從財政撥出300 萬,其餘部分市委書記親自出面讓企業贊助。
孫德順說:“《世紀風》向外公佈的數字是400 多萬,但實際超過600 萬。”
杜贊之說:“這錢怎麼花?”
孫德順說:“編劇請首都的專家,導演請首都的專家,主要演員是首都的名演員,舞美設定全部從首都做好然後空運過來。其實他們只花600 萬已經是省吃儉用了。”
杜贊之又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