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前去打算提出自家三弟。
進了人堆,裡面竟有個姑娘,夜裡看不清楚,隱約是個清秀的模樣,見顏季樂那張望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提起人就走。一路上顏季樂冤得很,分辨說,自己只是覺得人家眼熟,想不起哪裡見過才看著她的,就一小丫環,沒什麼好惦記的。
閉上嘴吧,顏殊禮說。
孩子們愛鬧,鬨鬧著往別處去了,留了小滿跟陳大立在原地,相顧無言。
“小滿姑娘也出來看河燈?”陳大問完恨不得罵自己,問點別的不行嗎?
“嗯。”小滿看著他,這是陳小二哥的大哥。
然後兩人再也沒了別的言語。
作者有話要說:
☆、傻子說親
到了九月的頭,秋意剛起,柳三娘關了紅粉軒,散了姑娘,離開呆了十年之久的清河鎮。
說是要關,也不是那麼容易,三娘與老五前後忙活了足有一月。樓裡的姑娘們要安頓好,回家的,尋人的,或者有去處的,沒去處的都得一一安排好了。柳三娘就是這般個操心的人。
後面的半個月,小滿陪著三娘、老五日日都送別姑娘離開,樓裡越來越安靜,連打掃的婆子都不再罵那些個“小浪蹄子”了,堂裡許多不要的或拿不走的東西放得這裡一處那裡一處也無人收拾。“在的時候嫌吵,如今都走了,又太冷清。”老五彎腰歸攏了一把地上無主的妝盒,拿不走的半匹紗布,最後發現真是理不出來了,遂作罷。
柳三娘尋了個乾淨的梯階坐下,看老五的動作,想說點什麼,動了動嘴唇,卻沒了聲音。衝小滿揮揮手,讓她叫個婆子過來把東西歸攏一下,要的就收走,不要的再看看如何處理了。
小滿知她是不捨的,哪怕再是累了這行當,這個地方也是她跟老五一起建起來的。辛苦經營十載,這裡的一切,哪怕只是一塊磚,會不捨得也是常理之中。
叫了人去前面收拾,時間也快到午時了。這些天千春一個人呆在房裡也不出來,大概是怕了見著姑娘一個個離去感傷罷。小滿聽著廚房那頭有了動靜,便過去問問。
雖是不做生意了,飯還是要吃的。唐六蹲在井邊,正提溜著一條大魚去鱗呢。
“六叔,這魚怎麼吃的?”小滿問。
唐六邊利落地處理手中的魚,邊回這嘴饞的姑娘:“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可以把魚肉片下來煮,也可以整個兒清蒸,三娘跟五姑娘是不挑的,說說你想怎麼吃的?”
小滿眼看著唐六都把魚處理好了,就一直趴在旁邊的矮凳上想,水煮還清蒸?清蒸還是水煮?想不出來。因為唐六的廚藝是頂好的,所以不管這魚是水煮還是清蒸的味道都是極好的。今日這魚極大,清蒸怕是不好裝盤的,水煮吧。
回了唐六,又問:“千春有下來吃早飯嗎?”
“有的,這點你倒放心,她也是個心大的,自已餓了知道來吃東西的,不放心她就去看看吧。”唐六洗好魚,準備拿回廚房裡片魚片。
千春原本不叫千春,就像小滿原本不叫小滿。已走的千月是被親人不得已賣掉的,而千春卻連親人都沒有。她是個孤兒,在街邊乞討為生。在遇見三娘她們之前,她本就一無所有,因為三娘才走到如今。在她看到千月走的時候,三娘她們沒有挽留,她心裡就隱隱有些擔心了。離了這裡,離了這些人,自己還能做什麼。平日裡雖是個心大的,但也知道自己也不再是七八歲的小童,三娘去到哪裡就跟到哪裡。不是不願,是怕拖累三娘。
三娘跟老五是知道她的,跟她說,沒事,我們一起去京都,小滿也一起去的。
千春一面感激,一面又害怕看到平日裡說笑的人離開,所以成日呆在自己屋子裡,當是捂住了眼吧。
小滿從廚房出來,天氣微微有些涼了,風一吹,葉子颯颯地落下來。正走到拐彎的地方,忽然眼前一黑,來不及掙扎就失去意識了。
這幾日隔壁裡縣的王媒婆可愁壞了。她是這一帶出了名的,遠遠近近的凡家中有適齡的年輕人,說媒找她就是了。這名聲傳開了,往日裡只看到了好,現今覺得這都什麼事兒啊。
裡縣與清河鎮由河相通,雖陸運不如清河鎮便捷,水路也是極方便的。裡縣產糧食,多運經清河鎮再送往京都方向。
賈財主在裡縣的土地佔了裡縣近三分之一的面積,俗稱地主。地主,地主,自是靠收佃農地租過活的。因他為人苛刻小氣,正經的大戶人家都不願與他來往。眼看家中唯一的兒子到了該結親的年紀,還一點著落都沒有,賈財主急得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