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4/4 頁)
失,他們退到納忽山崖之上,蒙古人的前鋒接踵而至。成吉思汗從前的安答、後來成為他的死敵的札木合,這時候正在塔陽的身邊。《秘史》將塔陽和札木合的問答,用美妙的敘事詩來歌唱,塔陽問札木合:“那趕來如狼將羊群直趕至圈內的是什麼人?”'2'(翁按:謝譯本《秘史》原文是“那像狼逐羊群,直入羊圈趕來的是什麼人?”)——札木合答道:“這是我安答帖木真用人肉養的四隻狗,曾教鐵索拴住。那狗是銅額、鑿齒、錐舌、鐵心,用鈽刀做馬鞭,飲露嘶風,廝殺時吃人肉。如今放了鐵索,垂涎著喜歡來也。”'3'四狗是者別、忽必來、者勒篾、速不臺。①
敘事詩到了這時敘說,塔陽惶恐地命令後退。他向後攀登山崖,蒙古人即追蹤而至。他停止在半山上,又問札木合,那些在蒙古軍隊中間,看見像小馬吃飽了奶,跳躍繞著他們母親的是誰。札木合答道,這是兀魯兀惕部和忙兀惕兩部,他們要將敵人擊敗搶光。塔陽叫道:“我們再退遠些”,他攀登直至山巔。在那裡停下來,他第三次問札木合:“後面這個人,如飢鳶一般,忍不住就要攫食的是誰?”——札木合說:“這是我的安答帖木真,渾身穿著鐵甲,似貪食的鷹般來也,你見麼?乃蠻戰士們曾說,蒙古人如果敢來,就叫他們如小羊羔般蹄皮也不留。你如今試看!”②'4'
拉施特也敘述了乃蠻人從前自誇的話,但是小有出入,他也說札木合於決定勝負時譏諷地重提這些恬。他增加說,札木合斷定他的盟友們要遭到失敗,臨陣拋棄他們而逃。③
② 《秘史》,第195 節。鮑乃迪,105 頁。
③ 原文字節標題有海押立(Hallali)這一詞,而正文和附註沒有一字提到海押立。格魯塞的意思,無疑是揩成吉思汗戰勝乃蠻人地方是在海押立。按:《元史譯文證補》卷二十七下,《西域古地考》,三:“…… 哈押立地在阿拉套山西北,巴勒喀什淖爾東頭之南。其地北接阿爾泰山西支。”何秋濤《朔方備乘》,《海都合丹等傳》:“海抑立在金山北,為今俄羅斯東境,錫伯利部,東距昂葛拉河,西距額爾齊斯河,北抵北海……”。本書所附地圖(附圖三)有Qayaligh 這個地名,無疑即Hallali,地在乃蠻之西南,巴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