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列亦惕軍隊停止衝鋒來救護他們受傷的王子①。
如果我們相信《秘史》和《拉施特書》的記述,當天晚上戰事中止的時候,是成吉思汗獲勝了。但是這一天的戰鬥極其激烈,蒙古人方面的死傷並不少於客列亦惕人。成吉思汗命人將負傷的忽亦勒答兒送到後方,他自己也在離開戰場相當距離的地方過夜。清晨,在他查點人數時,發現少了他的第三兒子——他所喜愛的兒子——窩闊臺,以及他兩個忠實夥伴,博爾忽和博爾術。他們的失蹤使成吉思汗悲傷萬分。他椎著自己的胸,兩眼望天說:“他們生則同生,死則同死呵!”他的話剛說完,人們看見,在曉色蒼茫之中, 來了博爾術,博爾術說明他所經歷的危險:“我的馬被敵人射死,但是乘桑昆受傷以至客列亦惕人停止攻勢的時候,我把一匹運東西的馬的東西卸下, 騎了來找你們。”過了一會兒工夫,又看見一個騎士來了。人們見他的兩腿之外,另外有兩條男人的腿從馬上垂下來。這是博爾忽,在他的馬上,放著項部受有筋傷的窩闊臺。博爾忽的口上染紅了鮮血,這是因為他依照蒙古醫療方法,口吮這個青年的傷口的緣故。
⑦ 董合亦惕部,拉施特作ToIJgqayout(“部落”,別列津譯,第96 頁,又別列津往,同上,第258 頁)。《元史》作董哀。
⑧ 《元史》作火力失烈門。前引,第21 頁。
① 主兒扯歹的躊躇,在《秘史》第171 節沒有說到,它僅僅說忽亦勒答幾沒有等待他回答就插進去說話。但是在附於《秘史》中文譯本的忽亦勒答兒傳記裡面是說到的(《霍渥斯書》J.R.A.S.1889,頁406)。拉施特也說到,但他稱主兒扯歹為Kehitei…noyan(別列津譯,第132 頁,原文,第213 頁,別列津注,同上,第298 頁)。
② 拉施特說,他是這樣的做到了。前引,第132 頁。
① 《秘史》,第171 節,鮑乃迪譯,第88 頁。
第二章 蒙古國家的形成
看到這種情景,《秘史》說,成吉思汗心如刀絞,鐵一般的漢子,也流下淚來。②[翁按:斯時窩闊臺約16 歲(生於1186),博爾忽為蔑兒乞惕的幼兒,被訶額侖收養為子(時在1197),也很年幼。'總之,這一回交戰並沒有帶來什麼結果。客列亦惕人受到重創,據博爾忽報告,他看見敵方的塵土在遠處高飛,足見他們往卯溫都兒山前、忽刺安不魯合惕(“紅柳”)方面去了[10'。成吉思汗也損失很重,他領軍後退沿著兀勒灰失魯格勒只惕柯岸上趨,退至答蘭捏木兒格思③地方。照這樣說,成吉思汗是避到蒙古的極東,捕魚兒湖之南,失勒津或阿哲兒刊河方面, 興安嶺山脈分支索約勒詩山旁邊。汪罕也懊悔聽任自己被牽連而加人這個對於自己盟友不義的戰爭。婦人合答安答勒都兒罕[11]離開客列亦惕人的營盤而來找成吉思汗,透過她瞭解到汪罕的情況。據說汪罕曾責備他的兒子桑昆連累了自己。汪罕部將阿赤黑失侖極力安慰他說:“你沒有兒子的時候, 祈禱要子嗣。現在你有一個兒子,寬待他吧。”實際上,客列亦惕軍隊雖然受到損失,還是比成吉思汗軍隊人數超過許多,裝備也比較好。客列亦惕將軍們自誇說,蒙古人有一部分跟隨札木合和阿勒壇的已經在我們這裡,收拾其他蒙古人,將毫不費力,“就象收拾馬糞一般。”'12'
感覺到不夠安全,成吉思汗離去答蘭捏木兒格思地方,又沿著合勒合河下趨,這條河從奧李樂喀巴那山和阿魯脫那兀山流向捕魚兒湖①。在出發以前,他查點一下人數:所餘只有二千六百人。在路上,打獵以充糧食。由於忽亦勒答兒在戰爭時候受傷,成吉思汗不許他參加圍獵。但是忽亦勒答兒不從,於是“金瘡再發”而死。成吉思汗埋葬他的忠僕於合勒合河附近的斡峏訥屼山的半崖之上[13'。在合勒合河流入捕魚兒湖的地方'14],居住著翁吉刺惕部落。成吉思汗叫主兒扯歹去聯絡他們,對他們說,“你們記得親戚情誼嗎,投降呢,還是準備廝殺!”(大家知道,成吉思汗妻子孛兒帖是翁吉刺惕人)。翁吉刺惕人不戰而降,成吉思汗此時正要在這一地區恢復實力, 便以友好態度對待他們②。
成吉思汗從這個地方往統格小河的東岸紮營,這條河不見於我們的地圖冊,霍握斯認為它是斡難河的一條支流,但它也可能是合勒合河的一條支流。①
② 《秘史》,第172…173 節,鮑乃迪譯,第89 頁。
③ 參閱本書第97 和102 頁。《秘史》,第17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