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拉在實質上與突厥… 蒙古人的騰格里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他責難往麥加朝聖,因為騰格里是到處皆是。在撒麻耳於的大禮拜寺,他命令用他的名義祈禱,因為他已經代替了摩訶末算端的地位。
《秘史》,在它這一方面告訴我們,成吉思汗於徵服花剌子模之後,曾採納兩個“撒兒塔兀勒”人的建議,這兩個人屬於“忽魯木石”部落(即花剌子模人),名叫牙剌窪赤和他的兒子馬思忽惕,他們來自玉龍傑赤—八剌喝孫即烏爾犍赤城。這裡所指的就是上面所說的馬合某牙剌窪赤和他的兒子馬思兀牙剌窪赤,“他們向汗陳說管理各地的方法”。他們告訴成吉思汗這些情形之後,成吉思汗命馬思兀協同達魯花或蒙古人的總督們管理不合兒(不花剌)、薛米思堅(撒麻耳幹)'3'、玉龍傑赤(烏爾犍赤)、兀丹(和闐)、乞思閤兒(噶什哈爾)等處。至於馬合某牙剌窪赤本人,成吉思汗叫他幫助管理乞塔惕人的中都即中國的北京。
蒙古史詩這幾行文字或者標誌著成吉思汗歷史的轉折點,這位遊牧的征服者,直到這個時候,完全不懂城市文明的情況,現在開始認識它的存在並留心它的一切。從這一天起,草原帝國漸漸自求適應於它勝利的結果,向這些古老的文明帝國學習,他們是出乎預料之外地成為這些國家的繼承人,和幾乎不由自主地將要變成為其事業的繼續者。
離開河中後,成吉思汗往錫爾河北邊度過1223 年的春天,在亞歷山大山之北的忽蘭巴失的草原上召開一個慶祝的忽裡勒臺。
隨後他攜帶全軍從事大規模的圍獵為樂。他在塔拉斯和楚河的草原度過1223 年的夏天,在也兒的石河上度過1224 年的夏天。在1225 年的春天,雞年,他返回到蒙古,抵達土拉河旁邊的黑森林畔的斡耳朵,他離開這裡,已經六年了。
第三章 蒙古帝國的建立
第十七節 丘長春的旅行、橫穿蒙古
我們提到過丘長春的旅行。成吉思汗很久以來就想認識這位有名的道家,必然是因為人們傳說道教修士們的“威力”,把他看做一個高等珊蠻, 能夠給他飲長生之藥。從1219 年,當他駐帳在乃蠻人地方時候,就派人去請他。長春此時起程前往,於1220 年陰曆2 月22 日(4 月)到達北京,他在那裡得知成吉思汗已經出發和花剌子模人作戰。奉命安排他的旅程的“蒙古” 官員(一個歸附的金人)劉仲祿欲叫他和送往供成吉思汗娛樂的一批婦女同行。這位道家(生於1148 年,已經是七十老翁)認為這樣的旅伴不方便,他說:“我雖然僅僅是山中野夫,也不能和這樣的旅伴同行。”他的請求得到滿足。
長春於陰曆4 月16 日(1220 年5 月19 日)離開北京。他曾住在這個城的北邊,等候成吉思汗大營的命令,同時也要等待帖木格斡惕赤斤親王的命令,帖木格於成吉思汗西征時候留守蒙古。
至1221 年3 月,長春才離開河北深入戈壁沙漠或無寧說是進人荒野的草原,這裡只有衰草和叢叢的榆柳。“出沙陀,至魚兒濼,始有人煙聚落…… 皆黑車'1'白帳,隨水草放牧。盡原隰之地,無復寸木。四望惟黃雲白草。” 再向北行,到達捕魚兒湖迤東的合勒合河,“方見一沙河,水濡馬腹,旁多叢柳。”4 月1 日(陰曆4 月24 日),到合勒合河的北岸附近,這裡是帖木格斡惕赤斤(斡辰大王)駐營地方。“水始泮,草漸萌矣。時有婚嫁之會, 五百里內首領皆載馬湩助之。帛車氈帳,成列數千。”4 月30 日,長春被引見帖木格,帖木格以馬和牛各百匹供他使用,使他能夠到達東伊蘭見成吉思汗。
辭別了帖木格,這位道士取道向西。陰曆4 月22 日(5 月15 日),抵達陸局河,即客魯漣河,有湖在高處,這應該是指呼倫池或小達賴湖。長春隨後沿客魯漣河岸上溯至於土拉河。編寫這部旅行記的他的夥伴(按:指其門人李志常)很注意蒙古氣候的特點,早晨很冷,傍晚很熱,而草原的整片草地上點綴著五顏六色的花朵。沿著肯特山南邊崗阜,旅行家經過上拉河上游和其支流哈兒烏克合河流域,從這裡是到了鄂爾渾河上游。'2'“人煙頗眾, 亦皆以黑車白帳為家。其俗牧且獵。衣以韋毳,食以肉酪。男女結髮垂兩耳。婦人冠以樺皮,高二尺許,往往以帛褐籠之,富者以紅綃。其末如鵝鴨,名曰故故。”'3'我們的旅行家繼續說,蒙古人,不懂得書寫,一切以語言約束,有時刻木為契。他們從來不反抗首領的命令)說過的話一定信守。
長春現在是在杭愛山中。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