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合兵一處。如此驕傲,如何不敗?
“我雖然擊敗了他,但沒能俘虜敗軍,要是他們進了城:薛仁杲安撫之後,那就很難打下了。”
“而且他的兵都是隴西人,一戰敗就會敗退,而且一定會一去不回頭,回到隴外(就是故鄉),這樣折墌城就空虛了。”
“我軍如果跟上去壓迫,那麼主帥就會畏懼而降”
然後,太宗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用兵之道!”
諸人歎服:“這實在不是凡人能達到的啊!”
雖然平淡無奇,卻顯示了太宗高超的軍事思想:以有生力量為目標,心戰為上。
說完了,該去看看俘虜了。
要說這一戰,真是便宜多多,獲得了不少兵將。
然而太宗下了個讓人摸不著頭的命令:讓薛仁杲兄弟和羅某等帶領原部。
奇怪,要是他們反了呢?
李世民給出了完美的答案:他的心理戰讓他們誠心歸附。
戰勝後,李世民親自出去和他們去打獵,估計還問候了他們的學習工作情況,然後就出現了史料中的這一幕:
這些人因為太宗有種震懾人的氣質,於是他們願意效命。
這種氣質以後還要提到,貞觀時的某些事就和這種氣質有關。
曾經有些科學家說過,一個什麼樣的人,就長什麼樣的臉,愛笑就多皺紋;刻薄就會嘴唇厚等等。這麼說來,李世民應該是有一種成功者的資質,讓他有如此的魄力,目光如此有力精準,讓人不寒而慄。
三國時,曹操怕自己難看,在會見匈奴使節時自己扮作衛士,讓崔季珪代替自己,然而匈奴使節說:那個衛士,才是真英雄。
明朝的時候,胡惟庸曾經對視過朱元璋的目光,但是他嚇得發抖。
不勝列舉。
我認為,都是這個原因:震懾。
這是一種氣質,由經歷和才華打造的氣質。
是的,李世民,加油,這個時代屬於你!
他不是神人,卻是猛人。
歷史在繼續。 。。
第五章 劉文靜的覆滅
劉文靜是一個是是非非的人。
作為頭號種子級別的龍套,他在唐朝的舞臺上只出演了兩處,只有兩處。戲份少不說,還被老李導演一把取締。
我家門口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還有一棵,也是棗樹……
劉文靜留下了兩個事件,一個,是謎團;還有一個……也是謎團。
挑明吧,劉文靜一共出席了這麼兩幕戲,一個是之前李淵起兵(晉陽起兵),還有一個就是以本人名字當獨家商標的劉文靜案件。縱觀歷史,和後者足以匹敵的大案,一個是胡惟庸案件,還有一個是韓信案件。當然,只是匹敵,他們還是有區別的。
為了更方便大家理解,我把晉陽起兵和劉文靜案件移到了同一部分。
好了,調整一下心跳和呼吸,上!
晉陽起兵
之前說過的晉陽起兵,有兩個細節我沒有交代,因為有爭議。而今天,本人就要以科學求知的情懷、實事求是的精神、縱橫辯駁的邏輯,一起來探討該問題。
晉陽起兵,最大的問題是這樣的:誰是主謀?核心怎樣?
上面的這八個字看不懂沒關係,我來講,保證連火星人都能看懂,也算是為文明的交流作出了極大貢獻。
在無數人的心目中,李世民的地位和半神差不多,除了不會飛,基本什麼都行了。戰無不敗,政務能力強,而且禮懷下士,是不折不扣的納諫愛好者。所以根據這種思維,很容易陷入一個極大的誤區:李唐全靠了李世民。
不對不對。這個問題,我們都錯了。
當然了,這個問題對於我們只是個歷史問題,但對於唐朝來說,就是極其嚴重的政治問題了。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之前的晉陽,發生了什麼。簡單概括如下:(似乎不簡單)
年初,深夜。晉陽監獄。
這個牢房關押了一個重要的人,他就是前任晉陽縣令。他入獄,說起來是因為一個極為可笑的原因:他是李密的親戚。
至於李密,我想應該不必說了,作為造反界的*級人物,是天下反隋的大招牌,相當拉風。
一個穿著黑斗篷的人走了進來,打發走了看門的獄卒。
當犯人看到這個人時,大吃一驚。因為……
黑衣人是李淵的二公子,李世民。鼎鼎大名,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