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頁)
“誰把這個訊息洩露出去,誰的腦袋就得搬家!”夫差下達了嚴厲緘口令。
雖然如此,依據《史記》記載,因洩露秘密而被處斬者有七名之多。
黃池會盟,結果選定晉定公就任盟主。諸國做此決定的理由是:晉國在地理上的條件較佳,隨時皆能派出大軍,對時局安定會有所貢獻。由於條件確實略遜一籌,夫差只得退讓。
“都是勾踐乾的好事!”夫差氣憤地叫了起來。之所以沒有和晉定公爭取到底,完全是因為自己有“國家生變”這個隱憂的緣故。
“大王,請您再也不要提起勾踐這個卑鄙小人的名字!”西施蹙著眉頭說。
夫差連出徵時也帶著西施。他是片刻不能離開她的。
蹙眉時的西施,顯得更加美麗。微鎖的眉際,使她更增魅力。據說,當時的吳國宮殿,因此流行宮女無悲慼之事也學著她蹙眉的風氣。“東施效顰”之語,由此而來。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考量自己適合與否,只知道一味模仿別人——語源來自西施的故事。
“你說勾踐是個卑鄙小人?”聽到同為越國人的西施以這樣的話批評越國國君時,夫差多少感到寬慰。
“他的嘴巴尖得像烏鴉。”西施回答。
“沒錯。勾踐的嘴巴尖得像烏鴉。”
嘴巴尖凸是卑賤之相,這是當時一般人的看法。
“和這樣的人爭,豈不是降低自己格調?大王何必拿這樣的人來和自己相比呢?……您應該把他當狗看待才是啊!”
“說得好!勾踐確實是一條狗!狗咬你時,罵它也沒用,因為畜生聽不懂人說的話嘛!”
把對方視做狗,這是最大的侮辱。但不把對方當做同類的結果是:懶得與之計較,也就是怒意隨即沖淡。
怒意是一種爆發性力量。按理夫差應趁這個力量熾烈之時,趕緊折返東南、###越國才對。而西施卻巧妙地控制了夫差的怒意。
“勾踐不過是一隻野狗,我隨時都有辦法把他幹掉!”夫差說。
黃池會盟後,夫差沒有立即歸國,依舊停留中原之地,企圖攻打宋國。
“攻打宋國並非沒有勝算,但國內情勢不穩,我們最好回國一趟再說吧!”大臣伯噽說。
在歸國途中攻打宋國,為的是顯示自己有足夠餘力。由於自己不在國內而被如同野狗之越國咬了一口,但因此而受的傷卻輕微得很——有意逐鹿中原的夫差,有必要給予諸侯此一觀感。為此,他必須拿出證明。所以,他並沒有直接返國,而在途中向宋國挑戰。
吳確實非泛泛之國,被越偷襲也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