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憶和生機。
2005年7月,孫瑞生下了一個女兒。從孫瑞的爺爺算起,這是他的家族中在成都出生的第4代人了。 (編導:王影/攝影:朱奕 王影 李雄)
第十集 大佛東漸(1)
遠古,在孤寂的先行者心中,峨眉山中那座最高的巔峰或許意味著宗教的高遠至境,在與天相接的絕頂修禪問佛是他們最初的理想。
20多年前;人們在《話說長江》中第一次看到一個令他們震驚的奇蹟。這是位於中國長江上游的一座佛像,它的軀體大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地步。
20多年後,巨佛給每一個初來乍到的人,留下的仍是驚歎。因為,他們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它的高大來自於一整座山體,這是三江交匯處的凌雲山。從巨佛的腳下到它的頭頂,是一次艱辛的登山過程。
這是長江上游的一個特殊地帶,巨大的佛像和一座古城之間,竟然聚集了三條河流,青衣江、大渡河從這裡匯入岷江後一路東去,成為萬里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
對古城中的一代代居民來說,巨佛從他們出生時就存在了,它使這些人總是懷著一生一世的好奇心和神秘感。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巨佛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是什麼人將一座山變成現在的樣子?時至今日,好奇心仍是許多旅遊者來到這裡的原因。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從巨佛所依的凌雲山系,人們總會看到遠處有一座山峰若隱若現,那就是峨眉山。
峨眉山的神奇來自它所經歷的漫長時間和似乎難以窮盡的空間。今天,一些驚人的資料可以讓人解讀構成神秘的種種細節。多達1600種的藥用植物,令人想到神話中的仙草;超過3000種的高等植物,2300餘種動物,構成這個靈性的世界;從溫婉的谷地中突兀而起的山峰,海拔高度達3000多米。與這些絕對數字相應的是這片秘境中種種令人難分真幻的自然奇觀。
將近2000年前的一天,一個修行者來到山中,他帶來一門真實的學問和遠離俗世的生活。作為一名修行和參悟者,峨眉山罕見的高峻、幽深和空寂,或許正是他心靈的理想棲息地。
峨眉山的更多魅力來自於今天被我們稱為“佛學”的一門曠古學問,除了那些深奧的佛經梵語和悠遠的理想,這門古老學問還告訴人們最為現實和超前的生活態度。這,已足以讓芸芸眾生燃起一柱清香。千百年中,它帶來了這些宮殿般的廟宇。
傳說中,公元一世紀中葉,孤獨的修行者在這裡建了第一座名為“普光殿”的寺廟,這也是長江流域的第一座禪寺。
伏虎寺,相傳建於東晉末年,現在是峨眉山中女性出家者的居住地。在佛教中,女性出家者被稱為比丘尼。和許多古代與今天的修行者一樣,正戒來自遙遠的北方。25歲後,她開始了眼下的這種生活。
正戒(峨眉山比丘尼):最初知道峨眉山是小的時候,在武俠小說當中提到過。很深遠的一座大山,裡面住著許多習武練劍的人,好像每天都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下。這也是小時候的一種心理狀態,跟現在學習佛法之後,再來重新認識峨眉山是兩種形態。
佛教的教義以給予所有人福樂、擺脫苦惱為主旨,僧尼自古以修正自己的德行為生活內容,他們的許多生活對我們來說充滿神秘感。但在大多數時候,這些人與我們沒有什麼不同。
這個隱於深山中的佛教聖地,使正戒從多年前俠影仙蹤的想象進入晨鐘暮鼓的現實。正戒說,她希望在佛的世界中獲得一種平和的心境和看待世界的智慧。
遠古,在孤寂的先行者心中,峨眉山中那座最高的巔峰或許意味著宗教的高遠至境,在與天相接的絕頂修禪問佛是他們最初的理想。一些模糊的記載表明,山頂曾有最早的廟宇,真正確切的記錄來自中國明朝時期。當時,山中的寺廟多達200餘座,而在最高的峰頂,是一片天上宮闕般的金殿,這裡也因此得名“金頂”。
1982年,《話說長江》攝製組登上這座海拔3000多米的頂峰,遠處聖潔的雪山和與崑崙山遙遙相連的山脈令他們肅然起敬。在這裡,攝製組拍下了山頂上的許多奇觀,但沒有人見到傳說中的金殿,據說它們已消失在數百年來的歷次大火中。
2005年7月,金頂已經消失的禪院和巨大的佛像正在被政府和僧眾修復。大量的現代材料和工程技術手段被用於再現這一宏偉的遠古場景。根據記載,金頂的大片寺院興盛於明代,主體為一尊巨大的普賢菩薩銅像,新的廟宇和佛像仍被建在當初的位置。
存留下來的廟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