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宋妻:放在這裡好煩,幾下就把它洗了。
宋仲文:那我一會兒來清嘛。
宋妻:好。
許多年前,宋仲文與妻子放棄了工廠中的工作,從事自由職業,在火車站跑運輸。這事主要落在妻子的身上,宋仲文則潛心於他的詩歌和老房子。女兒宋玉在醫科大學學習傳統的中醫,眼下正在一家醫院實習。
有人形容“茶館就是一座濃縮的成都”,也有人說,就是要置身於這些狹窄、老舊的巷子裡喝茶,才算真正貼近這座城市。老宋的茶館,總能吸引這些喜愛老成都的茶客。
在古老的成都,從事著最時尚的職業、對於美麗分外專注的孫瑞,心裡頭也流蕩著和宋仲文幾乎相同的心事:成都最美的姿色,依稀還是在她那古樸的風韻裡。
宋仲文:這個房架是拆遷辦半年前才把它修起來的,據他們說就是按以前的傳統風格修的。
古老的寬巷子在歲月中漸漸殘破,眼下,對它的保護是宋仲文最操心的一件事。他認為,他要留住的是一種詩意的生活。
寬巷子片區,屬於成都城區的中心,土地資源十分珍貴。近年來,因為城市開發的需要,周邊的許多老建築被拆掉。作為成都的一個時代縮影和另一張面孔,政府希望透過部分拆除重建和部分修復保留的方式對寬巷子進行保護。作為古街上的老居民,宋仲文希望能原汁原味地儲存古街的風貌。
宋仲文:你們在這兒留影,好啊!
女遊客:咦,是那個宋師傅吧!
宋仲文:實際上每個人都有懷舊的情緒,遊客到這裡來,也就是(希望)我們這個文化不要斷層嘛,就像我們看一本書一樣,不要中間缺少一頁。所以,應該說這個保護是非常重要的。不應該讓它消失,而應該原汁原味地保護好,成為我們的後代瞭解前輩的一個載體。
在已經過去的千百年中,成都一直是大興土木之地。
水流,沃野,城郭,使它成為所有人的天堂。帝王,商賈,文人墨客,這裡幾乎聚集過中國古代所有偉大的詩人。千百年後,當帝王之夢煙消雲散時,成都人仍然生活在遠古詩人水氣淋淋的文字中。在中國,這是成都所特有的,許多藝術家像古代文人那樣寓居成都,形成一些特殊的聚落;詩人、作家、畫家、建築師,他們將自己的工作室建在城區周邊的田野間。
在成都平原的西北面,岷江的洶湧雪水與一座蒼翠的山巒相遇。山水之間,一座神奇巨大的水堰古已有之,湧向成都平原的岷江水因它而變得溫順起來,這些水流給平原上的人們帶來富庶的生活和空靈的生存態度。2000多年前出現的這個水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蹟,它造就了成都平原的過去和今天,它所包含的千古玄機至今還引人入勝。
第九集 水潤錦官城(3)
這座叫都江堰的城市,因為古老的水堰而得名。每年的4月5日,當地都要舉行隆重的慶典,以紀念古堰的造就者李冰。同時,這也是川西農事中放水溉田的日子。
2000多年前,迅速統一中國的秦國人為了###古蜀東面的楚國,謀劃修通從岷江進入成都,再連線長江的水道。這個用於戰爭的水道,變為新任秦國蜀守李冰心中的理想。史載,李冰溯岷江而上考查水情,他要修建一條不但能杜絕水患,而且能灌溉、航行的人工河流。石頭、木樁、竹筐成為他最主要的修建材料。
2000多年後,世人仍然驚異於這項舉世無雙的水利工程,它包含著怎樣的奧秘?
李冰把工程的修建選在岷江河流的彎道處,根據彎道的水流規律,把江水引入工程的主體,包括被稱為魚嘴的分水堤、飛沙堰和寶瓶口。分水堤把岷江分為灌溉內江和排洪外江。飛沙堰是中段的洩洪道,一來排遣洪水,二來利用大水進入外江的漩渦作用,大大減少泥沙在寶瓶口的淤積。寶瓶口則是內江的進水口,控制著最終進入平原的水量。
古籍《華陽國志。蜀志》詳細記錄了都江堰給成都平原帶來的天堂般景象。在依照清代古圖復原的都江堰灌區圖中,有序的水網像脈絡一樣伸向成都平原。
在都江堰建成後的2000多年中,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人們在這裡耕作、收穫、生育、繁衍。
10多年前,西方人開始對他們那些依河而興的城市的河流進行修護。在中國成都,此時也在進行歷史上最大的城市河流工程,工程帶來一座城市的新生。2000多年前,水使成都通江達海,富甲天下,今天,這裡仍然是一座被水滋潤的城市。水,維繫著它的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