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方針。當劉備收川受挫後,派關平持信赴荊州請孔明入川相助,並讓孔明量才委用守荊州之人。關平是關羽的義子,孔明揣測說: 主公“教關平資書前來,其意欲雲長公當此重任”。(第五十三回)於是派定關羽鎮守荊州,自己與張飛、趙雲等領兵入川。關羽為人傲氣十足,藐視東吳諸將,對聯吳方針一開始就不太理解,孔明臨走時也已發現了這點,但最終還是將荊州印綬交給了關羽。後來,關羽聯吳不力,在他北攻曹操時導致東吳與曹操相聯絡,偷襲荊州,關羽戰敗被殺,蜀國丟失了荊襄一帶戰略要地。
荊州失守,關羽負有直接責任。客觀地講,孔明負有如下的領導責任: 第一,關羽一是不懂聯吳方針,二是傲氣太盛,讓他在當時單獨駐守荊州有明顯的不當之處。從當時的情況看,趙雲守荊州是最合適的人選,但孔明卻揣測上級領導人的意圖加以迎合,作了錯誤的選派。劉備派關平送信,也許有讓關平輔助關羽守荊州的意思,但他信中明言讓孔明量才委派,畢竟給了他很大的選擇權,最後的決定權在他手中。第二,關羽被殺後,孔明曾安慰劉備說: “關公平日剛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禍。”(第七十八回)可見,他對關羽的缺點及失敗的可能性是有所覺察的。他離開荊州時,雖曾告誡關羽守荊州的大計是“北拒曹操,東和孫權”,但離開荊州後,在明知關羽缺點的情況下,既不對荊州換防,另派適當人選,又不對關羽的防守派人監督協助,似乎以為靠八字留言就萬事大吉了。第三,孔明入川時帶走了荊州的許多精兵強將,使荊州防守單薄。奪取兩川后,聞說曹兵攻取荊州,他讓關羽主動出擊,這時,他既不為之增兵添將,又不從漢中方面出兵配合,致使關羽獨力難支,兵敗身亡。可見,荊州失守,孔明是負有領導責任的。
上篇:《風雲人物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二部分》
功虧一簣失在用人(2)
孔明不是全智全能的神人,自然不必忌諱他在人事等問題上的一些失誤,然而,上述失誤絕不抵消他作為一名領導人的精明強幹,即使在人事問題上,他的安排也有許多成功之處,下面擬舉孔明兩次人事安排進行心理分析。
第一次人事安排: 讓劉琦駐守江夏,是實現自己戰略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
孔明初出茅廬時,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新野小縣,當時劉表將不久人世,手下兩個派別互相傾軋,一派是長子劉琦,琦為劉表前妻所生,為人懦弱,為劉表後妻蔡夫人及蔡氏家族所忌;另一派以蔡夫人及其弟弟蔡瑁等為首,他們欲擁立劉表次子劉琮繼位,掌握兵權,勢力強大,處處陷害劉琦。劉備作為外來勢力,亦為蔡瑁等嫉恨,幾次受到陷害。劉備集團欲奪荊州,一是兵力不濟,二怕輿論壓力,三恐內部紛爭,為曹兵所乘,只好寄人籬下,忍氣吞聲,他們在感情上與劉琦接近。有一次,劉琦來見劉備,哭著說道: “繼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憐而救之。”(第三十九回)劉備對蔡氏集團不敢稍有得罪,只好推託說: “此賢侄家事奈何問我?”這時孔明在一旁微笑,劉備看到孔明這樣,就求計於他,孔明回答說: “此家事,亮不敢與聞。”於是劉備送劉琦出去時對劉琦安排了向孔明求救之計。第二天,劉備推說腹痛,讓孔明代往回拜劉琦,劉琦邀孔明於後堂,幾次問計求救,孔明再三推託,並說: “亮客寄於此,豈敢與人骨肉之事?倘有洩漏,為害不淺。”孔明告別時,劉琦說家藏一本古書,領孔明登小樓觀看,二人一上樓,樓梯即被僕人搬走,劉琦又向孔明求計,並以自刎相威脅,孔明脫身不得,加之劉琦再三作出了絕不洩密的保證,他才以春秋時晉國“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歷史為依據,勸劉琦向父親乞兵屯守江夏。 後來,劉備說服劉表,讓他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幫助劉備佔有荊襄,是孔明三足鼎立戰略思想的重要內容。劉備若伺機奪取劉表的荊州,劉琦是否會傾向劉備,這是很難斷定的。即使他想幫助劉備,但手中沒有一兵一卒,也無補於事。但若讓劉琦鎮守江夏,就使他掌握了一部分軍隊,這時候,如果劉備能粉碎蔡氏集團,奪取荊州,那劉琦在江夏也可以互相呼應,形成掎角之勢;如果荊州日後被蔡氏集團佔有或被曹操奪走,劉備集團無法在新野容身,那也有江夏一條退路。這就是孔明對安排劉琦守江夏所作的考慮。然而,孔明要把他的安排告知劉琦,卻有許多難處,他既不能讓任何一個第三者知道劉琦守江夏是他的主意,以免引起懷疑或被蔡氏集團看穿阻止,同時又要把這種安排告知劉琦以實現自己的戰略計劃,還要避免因痛快淋漓地說出而使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