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九變篇》)諸葛亮認為街亭乃咽喉重地,干係非小,但卻在與夏侯楙、曹真對峙時,一直沒有任何防守措施;只有當與司馬懿交手時才立刻驚慌,趕派數萬軍隊前往守護,可惜看到守軍佈陣圖後連糾正的機會也沒有了。祁山大路進兵的成功似乎正決定於街亭一役,而街亭具有明顯漏洞的保守戰略又堂而皇之地在既定的軍事佈署之內,其成功的把握到底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形篇》)諸葛亮的祁山出兵策劃,未使自己在作戰部署上立於不敗之地,而當己方的用兵弱點暴露出來並被敵方看破時,情況必然會立刻變得不可收拾。
第四,諸葛亮把兵敗祁山的責任歸之於自己用人不當,依軍令狀而斬殺了直接責任人馬謖,並自貶三等,表示承擔應有的責任,這歷來被視作依法治眾、不徇私情的樣板。然而,“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勢篇》)蜀軍的祁山之敗是作戰部署中內含的結果,無法讓某一部屬承擔戰敗責任。事實上,當司馬懿看到了街亭的戰略地位率十多萬大軍進攻時,數萬蜀兵能守住的可能性並不大,諸葛亮自己也認為: “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第九十五回)即便馬謖面臨大敵死守街亭,那蜀軍後面東進關中、攻取長安的戰爭也會因為分兵過多、戰線太長而難以進行,棄城退兵是遲早要實施的上策。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評價諸葛亮是“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這當是極謹慎的言語。
以上探討了孔明領導方法的十個方面,這些方面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他的思想作風、個人性格和領導才能。從總體上看,孔明不失為三國時期精明強幹的領導人。
上篇:《風雲人物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二部分》
關羽遲早要誤大事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人,幼年熟讀《春秋》,曾在家鄉殺了仗勢欺人的豪強,於江湖上逃難五六年之久,黃巾起義時朝廷招募義兵,遂與劉備、張飛結為異姓兄弟,起兵響應。早期追隨劉備,立有戰功。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他作為縣令劉備手下的馬弓手“溫酒斬華雄”,在諸侯中嶄露頭角。劉備在徐州打起反曹旗幟,他駐守下邳,並保護劉備家小。曹操擊敗劉備奪取徐州後,他有條件地投降了曹操,為曹操斬殺袁紹大將顏良、文丑,解白馬之圍,威名大振。探知劉備下落後,他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又回到劉備身邊,後隨劉備投劉表,劉表死後退兵江夏。赤壁大戰後他受命在華容道伏兵,因感昔日恩義,放走曹操。在劉備爭奪荊襄時,他曾一人率兵攻取長沙,納降黃忠與魏延。劉備、孔明相繼入川后,他鎮守荊、襄重地,被劉備封為蕩寇將軍、漢壽亭侯,後又被封為“五虎大將”之首。曹兵攻取荊州前,他奉命主動出擊,連下魏城,並擊敗曹操援兵,活捉主將於禁,斬殺先鋒大將龐德,一時威震華夏。後來,東吳呂蒙率兵偷襲荊州,與曹兵兩面夾攻,荊襄盡失,關羽敗走麥城,因孤城難守,他棄城入川時被吳將潘璋設計俘獲,為孫權所殺。
關羽是劉備集團的骨幹人物。他一生追隨劉備,矢志不移,戰功顯赫。關羽在兩方面深得人們的欽佩: 第一,為人深重義氣;第二,作戰勇冠三軍。但作為領導人,他又存在嚴重的不足,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上篇:《風雲人物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二部分》
居功自傲就會脫離群眾
劉備曾說關羽的特點是“矜於士而體恤卒”(見《三國志·蜀書》),在同僚面前傲氣十足,目中無人,實在是關羽作為領導人的最大弱點。他自恃武藝高強,對誰也不服。關羽駐守荊州時,聽說劉備在漢中招降了馬超,又聽說馬超武藝過人,他竟讓關平帶信給劉備,要入川來與馬超比試高低,孔明寫信回答他: “亮聞將軍欲與孟起分別高下。以亮度之,孟起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第六十五回)關羽看信後自綽其髯大笑,說道: “孔明知我心也。”並將書信在客人中傳閱。看來,關羽的用心也並不是一定要入川比試,他只是要人們相信他的武藝在馬超之上。他把孔明的書信讓別人傳閱,正是借孔明的信作為權威性評判,使別人在心中樹立他武藝最高的信念。劉備奪取漢中後,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使者送來印綬,他竟然不接,對使者當面說: “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第七十三回)其實,他看不起黃忠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