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3/4 頁)
:
“和困境中的奧運會一樣,面臨激烈競爭的企業經營同樣需要如此突破。我們說,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企業;沒有夕陽的企業,只有夕陽的思維。我們再看看一個身邊的例子:一家即將破產的罐頭廠如何透過思維創新走向新生。
1992正值國退民進的開始,山東沂源縣一名曾擔任縣外經委主任的朱姓國家幹部辭職下海,買下當地一家虧損超過千萬元的國有罐頭廠。所謂買下,並沒有花一分錢,只是開出遠期期票——以用專案救活罐頭廠、養活數百名工人、外加承擔原廠450萬元債務為條件將罐頭廠盤下。
盤下罐頭廠後想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裝置。但是負債累累的朱廠長沒有錢來買裝置,就想設法透過做補償貿易來解決問題。罐頭廠最終成功引進國外生產裝置的解決方案是——在國內生產產品,用未來5年內的產品出口返銷來抵償裝置採購款,同時部分付款來還清裝置款,結果是引進先進流水生產裝置並一口氣簽下了800多萬美元的單子。
1993年初,在20多個德國專家、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始除錯生產線生產產品。此時正值德國舉辦國際性食品博覽會,朱廠長單刀赴會,在華僑的幫助下在德國摩尼黑和瑞士洛桑簽下第一批業務。”
《我欲成神》求收藏!求打賞!關鍵是收藏!需要大大們強力頂起!高亮說:“大大們!您們才是《我欲成神》的真正主宰!期待大大們人人都能金手一點,順手收藏本書!我會用更加精彩的成神故事來回報大大們的收藏支援的!拜謝大家了!”
第432章 天才演講者
“——3000噸蘋果汁,合約額500多萬美元。
罐頭廠利用此合同預付款採購了原材料並啟動了新的生產線,由此掘得第一桶金。此後的發展是一帆風順,他們找到當時國內的產品空白——果汁飲料,後發先至,迅速發展壯大並佔領了最高點。1994年,該企業總部從山東遷到北京,如今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果汁廠家。我們很多朋友每天飲用的果汁飲料,都是該企業生產的。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猜得出來,原來那家即將破產的罐頭廠是誰?它就是今天匯源集團的前身。而當年只買得起一張飛機票、沒帶翻譯單刀赴會到德國參加食品博覽會的廠長,就是今天的著名企業家朱新禮,當然現在已是身價數十億了。
我們回頭梳理一下,匯源的發展思路是,用養活企業的承諾盤下國有罐頭廠,透過補償貿易用未來的產品輸出換進先進的生產線,用海外合同訂單預付款來啟動生產線,並利用新合同融資、還款,就是這樣實現了原始積累並不斷滾動發展,最終找到果汁這個在中國還沒有形成氣候的產品,然後利用先發優勢,迅速做成行業的老大。”
高亮的話剛說完,錢金水教授第一個率先鼓起了掌,連聲說:“好例子舉得很好!看來,高董高瞻遠矚!實在是可喜可賀!”
其他同學們一個個豎起拇指稱讚,拍手稱快!
他們對著潘金蓮喊:“哈哈你真走運啊!竟然和我們的高董做了朋友!”
潘金蓮臉羞得通紅。
但她還是裝出一副很淡然的樣子,對著高亮繼續追問:“高董!請問一下,我們透過奧運會和匯源企業兩個真實的案例,能總結出來什麼呢?”
高亮很自信地笑了,對著潘金蓮說:“成功一定有方法,經營一定有思路。這兩個案例都展示了清晰的商業思路。這裡,我們把這種經營思路稱之為商業模式。具體什麼是商業模式呢?什麼是成功的商業模式呢?”高亮故意閃爍其詞。
這讓所有人都凝思了,包括潘金蓮,包括錢金水教授,包括所有的學生,甚至包括在外面旁聽的校長吳悅。
沒有人發話,只是默默地傾聽著眼前這個至尊的商業王者高亮的談話。
高亮其實是一個一點就通的人,老資已經是神,學習能力特別強,哪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只是稍稍經過錢金水的一點點啟迪,高亮就能夠利用自己手中的那個超級掌上電腦,搜到相關的一些資料,儘管這些資料很原始,也不是直接答案,但是高亮非常善於吸收,學習,利用,分析,總結,同時,加上自己的理解,最終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大家繼續聽到高亮這樣說:
1997年10月,矽谷最著名的風險投資顧問之一羅伯森?斯蒂文問中國著名高科技企業亞信的CEO田溯寧:“亞信的商業模式是什麼?”田溯寧反問羅伯森:“什麼是商業模式?”羅伯森很奇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