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3/4 頁)
“勞功”。曰:“日一日勞,考載曰功。”
李注:“日一,日猶日日也。考,成也。週而復始以成其歲,故曰功。”案:此節勞、功並文,正文“日勞”當作“曰勞”,與“曰功”對文。註文“日一日”當作“日一”,日一即日省言,故曰“猶日日”。今本“一”下衍“日”字,因誤正文為“日勞”,誤矣。
漢興二百一十載而中天。
案:此乃楊子自述其作書之歲也。以史考之,當為平帝三年。此書成於居攝前,故稱新莽為漢公。互相勘驗,厥證益昭。李注不察,以漢公為稱其前美之詞,並雜引新事緣飾楊書,以為慨寄微言,箴規深切。所謂本無其意,妄欲強合也。(或以重黎篇羲和為莽官。今考漢書平帝紀:“元始元年,置羲和官,秩二千石。”楊子所云,即屬此秩,非王莽所改大司農也。) ''序''
案:序篇引入漢書本傳。其文字小有異同者,如“恣乎情性”、“冠乎群倫”,漢書“乎”並作“於”;昔在聖考,作“在昔”;“忽恍”作“曶怳”;“莫尚”作“莫上”,“一概”作“壹概”;以及“遐”字作“假”,“範”字作“範”,“歡”字作“驩”,是也。或古字兩通,或字型稍別,具詳溫公所引,茲不悉著。
恣乎情性。
案:黃氏日鈔引“乎”作“於”。
終後誕章乖離,諸子圖徽。 李注:“諸子應時而作詭世之言。”案:溫公從宋、吳本“終”作“然”,與漢書合。李讀“終後誕章”為句,似非。“誕章”二字當連下文“乖離”讀六字為句。徽、◆古通,當從俞正燮說。漢書作“微”,亦假字。
陳施於意。 案:漢書“意”作“億”。顏注引李奇曰“布陳於億萬事也”,系本書古誼。
動不克鹹,本諸身。
李注:“克,能;鹹,皆。”案:李讀“動不克鹹”為句,似非。“鹹”當下屬。孟子離婁篇:“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即此所本。鹹本諸身,猶彼文皆反求諸己。動與行同,不克猶不得也。
神心忽恍。(世德堂本作“忽怳”。)案:羅大經鶴林玉露三引作“忽恍”。 譔先知。
案:漢書亦作“先”。宋祁引景本作“光”,似誤。
''法言逸文'' 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原也過以浮(一),如也過以虛。過浮者蹈雲天,過虛者華無根。然原上援稽古,下引鳥獸,其著意子云,(或本作“虛”,是也。)長卿亮不可及。”(文選宋書謝靈運傳論注引法言。案:“然原”以下,似非本書。)
周穆王少不好學,至乎耄長。(御覽八十五引楊子法言。)(一)原本“浮”下有“過”字,據文選宋書謝靈運傳論注引法言,此“過”字當在“如也”下,今正之。
''楊子法言校補校勘記''
裕孚既校楊子法言校補訖,復得先生手◆數頁,亦題“法言校補”,與前互見異同,有足資參證者。不忍割棄,因刊諸校勘記中。片玉碎金,都為瑰寶,固不妨兼收並載也。鄭裕孚記。
吾未見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也。(學行。)李注:“斧藻猶刻桷丹楹之飾。楶,櫨也。”案:“好”字後人所增也。既言斧藻,則不必更有“好”字。太平御覽一百八十八引此文無“好”字,此古本無“好”字之確證。 然亦有苦乎?曰:“顏苦孔之卓之至也。” 考異雲:“宋、吳本無‘之至’二字,溫公從之。”案:“之至”二字非衍文。修身篇“公儀子、董仲舒之才之邵也”,與此句詞例正同。之卓之至,猶言卓且至也。蓋或人以顏子所苦為問,楊子答之謂顏子所苦在於孔子之道既卓且至,難於躋及,故曰:“顏苦孔之卓之至也。”不得以“之至”為衍文。
或問蒼蠅紅、紫。(吾子。)李注:“蒼蠅間於白、黑。”俞雲:“蒼蠅則何間白、黑之有?疑原文字作‘蒼駹’。”案:俞說無他證,且蠅、駹字形匪近。李注所言,本屬古訓,詩小雅青蠅鄭箋已標此義。文選曹子建贈白馬王詩曰:“蒼蠅間白黑。”蓋蒼蠅能淆黑白,故凡黑白相淆者,以蒼蠅為喻。蒼蠅能淆黑白,與紅紫之亂朱物異,而有害於色則同,故楊子並言之。俞蓋未達斯旨。 曰:“子戶乎?”曰:“戶哉!戶哉!” 案:御覽一百八十四引此無上“曰”字,“戶哉!戶哉”!作“我戶哉”!無下“戶哉”二字。“我戶哉”與“子戶乎”相應,似屬古本。
它則苓。(問道。)管子宙合篇雲:“明乃哲,哲乃明,奮乃苓,明哲乃大行。”下文釋之雲:“奮盛苓落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