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講:孩子在6歲之前是屬於大自然的,他們天生就具有自己的發展方式和學習方式,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不是由養育他們的成人所決定的。正因為他們能夠固執地按照自己先天所帶來的方式去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東西和學習的方法,才使他們成為他們自己。人類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特質才使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成為獨一無二的人。如果我們希望所有的兒童都非常乖,非常聽話地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去成長,那麼人就不再是人了。他們可能成為某種類似於馬或者羊等可以論群數的高智慧動物。我們人類有責任用教育來提升人類的品質並保持人類的特質。
如果用〃教〃的方式而不是〃幫助〃的方式,只要求學技術而不是關注她內在的感受,不顧大自然為她制定好的學習方式,硬要她按照媽媽或爸爸的方式來做,這樣孩子不可抗拒的內在需求就會跟成人外在的要求之間發生嚴重的衝突,孩子的心靈就會被扭曲,痛苦使孩子變得麻木,或者使孩子變得狂躁多動。
再說,你肯定不想讓孩子成為只能累積知識的一個工具吧?那是電腦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聽到這裡,她笑了起來,說:李老師,以前你講了幾次我都不明白,今天我明白了,你就按你們的方式教吧。
從這以後,楊一帆父母再也沒有干涉過我們的教學,而孩子也發展成我這裡最優秀的孩子之一。上個月我還專門給她寫了一封信,寄到她媽媽的單位,讓轉給孩子。接到信後,她讓媽媽給她讀了兩遍,求媽媽請我去她家做客。
獨一無二的送禮方式
孩子的心靈被滋潤了,自然有了情感,這時需要我們成人能給孩子自由表達情感的機會,而我們成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地去感受孩子。
有天早晨,我正準備上課,楊一帆來了,站在門口,她媽媽站在她的身後。這孩子臉拉得很長,一副極其嚴肅的樣子。我心想她怎麼了,是不是又遇上了什麼不痛快的事?正要跟她說話,突然瞥見她的手一揚,緊接著就有個東西掉在了我的腳邊。我低頭一看,喲,原來是一個像鋼筆套一樣的非常獨特的小海貝。
我撿起海貝……一瞬間突然意識到這個東西肯定是送給我的。我就拿起海貝,用拇指和食指舉著,問她:送給老師的?她臉上毫無表情,連個微笑也沒有。她媽媽急了,在後面推她:快說呀,早晨給老師準備的話怎麼不說了?就見孩子臉上的表情越來越緊張,快要哭了的樣子……
孩子的行為已經把一切全都說明了,為什麼非要用嘴說呢?在成人的意識裡,送禮時候一定要表白幾句。孩子送你禮物完全沒有什麼功利的目的,這種獨一無二的送禮方式說明她此時的心情就像赤身裸體奔跑在伊甸園裡的亞當和夏娃一樣,純潔得沒有一絲汙染,她唯一的目的就為了把這個禮物送到你的手裡,為了讓你像她一樣為擁有這個美麗的東西而高興。我能感悟到孩子內心的這種美好,心裡熱乎乎的。我說:揚一帆,你這個禮物老師非常非常喜歡,謝謝你。說著,我便在小海貝上親了一下。孩子這才如釋重負,長吁了一口氣,但是臉上仍然沒有表情,揹著畫夾走向自己的座位。
後來,聽她媽媽講,暑假她帶孩子到北戴河旅遊,楊一帆撿了好多海貝。一般的海貝都是螺旋形的,唯有這個是這樣的,她也最珍惜了,說要把這個最漂亮的海貝送給李老師。送的那天早上媽媽還教了她好一會兒,怎麼送,送的時候怎麼說,用什麼樣的方式送到老師手裡……沒想到結果是這樣……扔到地上,一聲不吭。
虹橋書吧BOOK。
第4節:一、做天使,不做上帝(4)
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不要用強行管束的方式對待孩子?為什麼這樣也能使孩子很棒,很盡力,很守紀律?因為只要我們愛孩子,用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摯的愛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與我們〃交換〃,用同樣真摯的情感〃回報〃我們,沒有任何功利目的。這樣的情感會促使她發奮努力,遵守紀律。如果說她有什麼目的的話,那就是想讓我擁有這個東西,與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幸福。這是她的唯一心願,不想得到任何回報。
對老師來說,沒有比這樣的禮物更珍貴的了。正是因為珍貴,總想藏到一個保險的地方,藏來藏去藏不見了,以後再沒找到。我一直特別想念,直到現在,我的腦海裡總是浮現出小海貝那樣的顏色、那種樣式……
大約又過了幾周,有天上課,我正在和孩子們做遊戲,突然覺得有個東西在我的身上戳了一下。一看,那是一個深藍色、亮晶晶、非常廉價的小金屬片,下面還掛著兩個小珠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